摘要:“你的黄芪是假的,是用苜蓿用染料染出来的。”褚韶华毫不客气地指出黄掌柜弄虚作假。
文/宁静致远
“你的黄芪是假的,是用苜蓿用染料染出来的。”褚韶华毫不客气地指出黄掌柜弄虚作假。
一旁的陈大顺赶紧放下手中的黄芪。
褚韶华没想到自己无意间帮助的人却是自己未来的丈夫陈氏药铺陈家老大。
褚韶华回到家却发现哥哥褚韶中贪便宜,借利子钱买了很多黄芪。
夏帮主主持公道,用高价回收黄芪的计谋引出了褚韶中。
最后才知道褚韶中买这些黄芪是一些买假货的人调了黄掌柜的包。
因为这些黄芪,陈家、褚家、夏家都一一登场。
在祁州,陈褚夏三家均为药商代表,然而几年之后,为何褚家没落、陈家灭门,夏家却把生意做到北平、上海?
01.三个家庭原生家庭不一样
褚家祖上以卖药为生,开了“迟春堂”,在当地颇负盛名。然而褚老爷却好赌,褚母居然不敢阻拦,任其发展,直至败光祖业。
褚老爷去世以后,儿子褚韶中又不是经商的料,偏偏褚母又只听儿子儿媳的,不让懂药理知识和经商之道的褚韶华管理迟春堂。
褚韶中就因为买黄芪花了400大洋,借了300大洋利子钱被绑架。
为了赎人,褚家不得不变卖仅有的田产,韶华嫂子周燕要卖了迟春堂,韶华不肯。但是褚母却说只要能救出儿子,什么都可卖。
周燕还把主意打到韶华身上,逼她嫁给陈家,拿到聘礼,凑齐赎金,救出褚韶中。
最后迟春堂易主夏家,从此褚家没落。
而陈家比褚家稍微好一些,后来韶华嫁给陈大顺,陈家药铺在韶华的帮助下,有过一段高光时刻,甚至都在北平开起了分店。
然而世事难料,陈大顺和陈老爷一起去西北进货,却遇上了瘟疫,两人皆有去无回。
此时如果这个家仍然是由韶华来当,估计陈家还是能够在北平站住脚跟。
然而架不住陈母的偏心和短见,把当家的权利交给了好赌成性的陈二顺。
最终不到两年,陈家的两家药铺被迫关门。
回到祁州以后,陈二顺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打起了寡嫂褚韶华的主意。
而明知此事丧尽天良,陈母却因为私心成了二顺的帮凶。
此时正在寻仇的三寿帮也盯上了褚韶华,那一夜陈二顺捂死了侄女萱萱,强.暴了韶华,韶华见女儿被害,横刀割死陈二顺,陈母不安赶至药铺,大呼小叫,被三寿帮帮主一刀毙.命。
三寿帮火烧华顺药铺,陈家族人吃绝户,分光陈家田产屋宅,韶华出走上海,陈家灭门。
而夏家在祁州已是祁家帮代表,不但收购了迟春堂,而且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到处是分店,在北方已成气候。
夏母虽为一个续室,但生下两个儿子夏元、夏初,并且在家道中落之际,她一人挑起了夏家的家业。他们家母慈子孝,她舍得花钱培养儿子。
大儿子夏元经营守元药庄,一路打拼,有好几个分店。后来,又在上海开了橘井堂,还与闻氏大药房结盟,他把生意从北方开到南方。
小儿子夏初爱国,有思想,有情怀,敢闯敢拼,有所作为。
这都缘于夏母有长远目光。
三家沉浮,终是人心与眼界定了结局。
褚母的纵容、陈母的偏私,将两代家业与血脉拖入深渊,只留一场灭门的唏嘘。
而夏母以格局撑家、以远见育人,让夏家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从祁州走向南北。
02.三个家庭的主理人不一样
褚家迟春堂的主理人褚韶中不懂经营,做事只是凭一时的兴起,从买黄芪一事便能看出他的盲目。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他自己只有100块大洋,需要买400块大洋的货物,而且去借高利贷。就是他把一个家庭带到痛苦的深渊。
褚韶中没有远见,更没有经营之道,却不去学习,没有生意,就枯坐枯睡在家,活成一个活死人。
而更要命的是褚韶中还是个妻管严,妻子周燕一肚子坏水,自私到极致。褚韶中明明知道周燕出了都是损招,也不制止,有时还做她的帮凶。
周燕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一个毫无主见的人,怎能担当起一个企业和家族的重任。
再看,陈家药铺一开始能够支撑起这个家,主要是因为陈老爷和陈大顺在。
当这两个人因为瘟疫夺去了生命以后,陈二顺在陈母和陈氏族人的坚持下,当了陈氏药铺的主理人。
这个陈二顺败家子,吃喝嫖。赌全占。
陈老爷在世时,陈二顺先是偷盗家里账上的钱。后来又会到处借款,导致赌场,风月场前来要债。
陈老爷不得不把他赶到祁州乡下去居住。
他继任陈氏药铺主理人,根本就不会经历,他只顾在北平花天酒地,被人骗得一无所有,只得又回到乡下。
陈二顺心术不正,为了拿到韶华一手打造的华顺药铺,居然想占有韶华。
而且要陈母在韶华鸡汤中下药,最后他被韶华一刀毙命,实属咎由自取。
再看夏家的夏元有卓越的商业洞察力,一开始在守元药庄经营时,他就用高价收购黄芪的方法引出了褚韶中,在祁州帮打开了声誉。
在褚家要变卖迟春堂时,他果断收下,就因为迟春堂这个牌子是个老字号,他把它做成了守元药庄祁州分店。
到了上海后,在考察闻氏大药房时,他与闻知秋的一番较量也能看出他是一个有经商头脑的人。
要用橘井堂的原料进行生产,不用闻氏的牌子做东方清神丸,出十万块大洋要占二成股份。
还要闻知秋做到在市场同类产品中的占比达到三成,否则,闻知秋必须无条件地将配方交出来。
这样的条件,其实是用十万块大洋买来一个股东身份,而且不用出任何力,就坐享其成。
由此可见,夏家主理人不是平凡之辈。
写在最后:
褚家主理人无才无德、陈家主理人败家丧德,两代家业终在昏聩与贪婪中崩塌。
唯有夏家主理人凭远见与谋略,承母之格局,拓商之疆土,从祁州到南北,用实力书写了药商世家的长青篇章。
三家起落,早已印证:
一个家族的兴与衰,从来不只看一时机遇,更看掌事者是否有扛事的能力、守业的本心与拓路的眼光。
来源:宁静观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