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局》:深耕“黑白宇宙”IP,解锁警匪剧新表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3 21:01 2

摘要:随着《黑白局》接近尾声,隐藏至深的“姜先生”身份终于揭晓,令不少观众大呼意外。一场贯穿了二十年的复仇,在不断的反转和高能剧情中落下帷幕。

随着《黑白局》接近尾声,隐藏至深的“姜先生”身份终于揭晓,令不少观众大呼意外。一场贯穿了二十年的复仇,在不断的反转和高能剧情中落下帷幕。

在这部剧里,能看到太多警匪剧的标配元素。

有对抗激烈的枪战,有拳拳到肉的打戏,有彼此试探的斗智桥段,也少不了深入虎穴的卧底戏码。这些元素被调配得恰到好处,生成了全新的“化学反应”。

立意严肃深刻,叙事飞扬跳脱,对于渴望在警匪剧中看到新东西的观众来说,《黑白局》确实有独到之处。

在20集的有限篇幅里,复仇的主线一直牵动观众的心,扒手、毒贩等反派轮番登场,在贡献视觉奇观的同时,也让作品呈现出极具风格化的样貌。看人民警察抽丝剥茧,也看犯罪分子尔虞我诈,邪恶被追索,正义不缺席。

在兼顾反转与爽感的观剧体验中,能看到《黑白局》至少在三个方面拍出了新意,也看得出主创团队对警匪剧的求变之心十分坚定。剧集收官之际,影视独舌对话了导演赵浚凯与主演杨旭文,听他们讲述了这部剧背后的创作故事。

类型为魂,让“黑白宇宙”焕然一新

众所周知,警匪剧存在某些“套路”,越是有追求的创作者,越想打破那些“套路”的束缚。

作为一个多角度为警察树碑立传的系列,《黑白局》已经是“黑白系列”的第5部作品。

《黑白禁区》讲卧底的缉毒警察,《黑白密码》涉及贩卖军火以及毒品等犯罪,《黑白诀》关注矿区犯罪,《黑白森林》以刑警为故事蓝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警种,形式各异的犯罪,在类型创新上,主创团队已经有过4次经验。

那么作为系列第5部,如何在保证“黑白宇宙”整体气质的同时,还能让观众眼前一亮?《黑白局》的答案是选择有新意的警种,选择不多见的犯罪方式。

这部剧对铁路警察进行了细腻描摹。在2015年之前,反扒大队是铁路公安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他们的职责范围远不止于反扒:既要应对偷窃旅客财物的小偷小摸,也需打击利用铁路贩运违禁品、偷盗大宗货物等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此外,他们还要灵活运用线人,通过“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对付大型的犯罪团伙,其间的考验和对抗性强度都很大。

铁路犯罪有其特殊性,形式鲜明,流动性强。在高铁大规模运行前,一度非常猖獗,但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已经陌生许多。这种陌生感,构成了剧集创作的出发点。

在前期采风阶段,赵浚凯做了大量采访,把剧本落到实处,以此展现真实的质感。而杨旭文也跟真实的铁路警察进行了请教,从对现场的勘察到犯人的审讯,用心揣摩,力求和展鹏这个角色取得精神共鸣。

在犯罪方式的呈现上,《黑白局》对贼毒合流这种少见的犯罪做了剖析。

在警匪剧领域,专讲缉毒或反扒的作品固然不少,却鲜少将二者交织。本剧没有局限于单一类型的犯罪,而是呈现“贼毒合流”这类复合型犯罪模式。这种“1+1>2”的叙事策略,恰恰为类型创新找到了突破口。

扒手和毒贩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群体,自古贼毒不同道。

扒手求财,犯不上冒险沾毒,而毒贩狠辣,动辄玩命。可在下桐这个鱼龙混杂的地界里,贼毒居然合流了。事反常者必为妖,抓住这点,就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引起他们追剧的兴趣。

做到这两点,警匪剧的新意随之而来,“黑白宇宙”也焕然一新。

角色为骨,拍出层次感

警匪剧始终需要在“真实”与“尺度”间寻找平衡。

在《黑白局》中,以展鹏(杨旭文 饰)、涂洪江(王砚辉 饰)为代表的人民警察承担起了真实的生活质感,而三麻虎(徐洪浩 饰)等反派负责在尺度上进行发挥。总结起来就是正派要稳,反派要癫。

正派的稳分不同的形式。

涂洪江身上有一股沉稳老练的江湖气,有他在,观众心里感到踏实。

独来独往的性格,让他的办案风格显得剑走偏锋。事实证明,面对贼毒合流这种少见的犯罪方式,涂洪江的办法往往能出奇制胜。

展鹏的稳是另一种表现方式。

他身上带着年轻人的冲劲儿,认准线索就一头扎进去,锐气满满又带着些许张扬。看久了展鹏查案,观众就会发现,他的敢打敢拼建立在严格遵守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他与涂洪江一奇一正,共同守护着人民的安宁。

反派的癫同样也分不同级别。

较低层次的反派,好勇斗狠,冲杀在前。比如病阿斗(赵荀 饰)和白桃花(王姿允 饰)。

病阿斗行事带着一股疯劲,下手狠辣,让人畏惧。白桃花则是蛇蝎美人,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凶狠的心。这些人看起来张牙舞爪,实际上都是棋子,上不得台面。

中级层次的反派,指挥手下,稳坐中军。比如三麻虎。

三麻虎见钱眼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连师门祖训都能违背。左手拉拢各路扒手,右手打造制毒工厂,再加上像病阿斗这类打手为他冲锋陷阵,逐渐在下桐站稳了脚跟。

最高层级的反派,则始终隐于幕后。比如“姜先生”。

从开始的步步为营到结局的图穷匕见,这场跨度达二十年的报复确实让人震撼。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这些角色,无论正派反派,普遍有着丰富的层次感。这种“有逻辑、有人性”的塑造,让角色成为“立体的人”,犹如一具骨架,支撑起了《黑白局》的精彩故事。

灵魂有了,骨架齐了,接下来就要说到这部剧通过细节塑造出的精气神。

细节为神,塑造出独特气质

合格的警匪剧,一定要拍出独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翻看社交媒体上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硬核打戏是绕不开的关键词。那些观众津津乐道的打戏,并不光是表面热闹,而是内中暗藏玄机,有诸多的讲究。

根据导演赵浚凯的介绍,具体有三类设计。

一是根据环境设定的打戏。

车厢空间狭窄,大规模的斗殴混战很难施展,多以贴身缠打为主。

二是根据犯罪类型和警种不同,设计的打斗工具不同。

扒手多用短刀之类的小工具,作案的同时也拿来防身。毒贩都是亡命之徒,讲究以震慑和毁灭为主,枪支和爆炸物都很常见。

与之相对应的是,反扒的警察,多用手铐和甩棍。抓毒贩的警察,基本以枪为主。

三是根据人物类型不同,打戏设计也有不同。

毒贩会相对毒辣,出手就要人命。贼,大多情况下都是缠斗,然后尽量脱身,只要现场抓不住,一般不会拼命。

杨旭文在谈到打戏的拍摄时,感慨车厢特别窄,有很多乘客和座椅,动作施展的空间非常有限。

这种拍摄环境难度极大。演员既要保证动作的利落迅速,又要注意不影响整体的真实感和安全感。和之前大开大合的动作戏比起来,需要更注意招式的收放有度,收要收得住,放也要放得准。

打戏之外,感动观众的情节落点都在人物情感上。

从相遇起,涂洪江和展鹏之间就有隔阂,彼此都心存偏见。这无关个人品行,而是源自他们工作中方式方法的差异。随着并肩作战的次数越多,矛盾逐渐消弭,两人亦师亦友,展现了两代警察之间的传承。

在剧集的结尾,面对躺在病床上、有可能成为植物人的涂洪江,展鹏终于理解了他当初的苦口婆心。这一幕,感人至深。

展鹏的蜕变历程显得尤为动人。起初他做事说话果断锐利,神情严肃,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渐渐建立起信任,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乃至偶尔能开个玩笑。正如杨旭文所概括的,这是一个“由紧到松”的过程。

如果观众留意到角色的眼神,就会发现刚登场的展鹏眼神格外尖锐,到了后面逐渐柔和,只有在审讯和抓捕的时候才重回过去的状态。这是逐渐成熟、藏锋于内的标志。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展鹏算是领悟了。他的成长,就隐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正是有了像展鹏、涂洪江这样的守护正义的警察,才让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多了一重保障。一代又一代警察在规则与变通间反复权衡,穿过黑白迷雾,始终不放弃对正义的坚持。观众在共情角色的同时,加深了对法治精神的认同与敬畏。这也是“黑白系列”的精髓所在。

《黑白局》这场野心与诚意兼具的警匪剧冒险,以其独特的质感让我们相信,只要有勇气探索,警匪剧依然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忠犬七公】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