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繁花》这波后续争议,比剧里的商战戏还让人揪心。之前这部剧刚播完时多风光啊,拿奖拿到手软,编剧秦雯更是靠着它,把白玉兰、金鹰的最佳编剧奖都收入囊中,一下子成了圈里的“香饽饽”。可谁能想到,现在会冒出个叫古二的编剧,还是个身患渐冻症的普通人,连着好几天发文,还晒
《繁花》这波后续争议,比剧里的商战戏还让人揪心。之前这部剧刚播完时多风光啊,拿奖拿到手软,编剧秦雯更是靠着它,把白玉兰、金鹰的最佳编剧奖都收入囊中,一下子成了圈里的“香饽饽”。可谁能想到,现在会冒出个叫古二的编剧,还是个身患渐冻症的普通人,连着好几天发文,还晒了好几段录音,说自己在剧组不仅被欺负、被压榨,连本该有的编剧署名权,都被硬生生夺走了——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炸了锅。
光看录音里的内容,就够让人窝火的。有一段是古二给王家卫和秦雯讲“宝延风波”的剧情,懂剧的都知道,这段炒股戏是《繁花》的核心,阿宝从普通商人到“爷叔徒弟”的成长弧光,全靠这段撑着。结果秦雯在旁边全程插不上话,别说剧情逻辑了,连里面最基础的炒股术语都弄不明白,全得古二一句一句掰开揉碎了讲。更气人的是,秦雯自己搞不懂商战,不琢磨怎么学,反倒甩锅给观众,跟古二说“别加那么多专业词,观众看不懂”——合着自己没本事,还怪观众理解不了?
更离谱的是王家卫的态度。他好像早就知道秦雯的本事,直接当着古二的面说,秦雯写剧本“永远绕不出我爱你、你爱我的小情小爱”,根本撑不起商战这种复杂剧情,得让别人把完整的剧本、甚至具体到每段情节的结构都写好,她才能照着改。这话已经够直白了,结果他还补了句更过分的:教秦雯怎么“洗稿”,让她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改改,还能心安理得地当成自己的成果。听他那语气,熟稔得不像第一次干这事儿,不少人看完都忍不住嘀咕:他以前那些口碑好的电影,背后是不是也藏着类似的“猫腻”?要知道王家卫自己也是编剧出身,怎么现在反倒把“尊重原创”这事儿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且古二哪只是个编剧啊,他还得兼职当王家卫的助理,日常端茶倒水、照顾饮食起居,啥杂活儿都干,一个月就拿三千块钱——这点钱别说在上海了,搁哪个城市都不够基本开支。为了把商战戏写得真实,他自己掏腰包查资料、找老上海的商业档案,跑前跑后忙活半天,剧组连一分钱报销都不给。就这么任劳任怨,最后别说名字出现在编剧栏了,连句像样的感谢都没有。寒心的是王家卫对他的态度,古二把改好的剧本交上去,他半点儿“惜才”的意思都没有,反而跟那些欺负古二的人站在一块儿,甚至有人听见他说“把他当狗使唤就行”——这话听着,真让人心里发堵。
这些录音一曝光,“王家卫繁花被曝疑似霸凌”直接冲上热搜前排。秦雯的社交账号评论区更是直接“开了锅”,网友一条接一条地追问:“你拿的奖,到底有多少是古二的功劳?”“偷别人的劳动成果,睡得着觉吗?”还有人特意艾特上海电视节,要求查清楚真相:要是古二说的是真的,那秦雯的白玉兰奖杯是不是该收回去?至少得把古二的名字加上,给原创者一个公道吧?
想起之前秦雯领白玉兰奖的时候,还笑着说《繁花》的剧本写了102万字,“自己都惊了,没想到能写这么多”,还特意提了一嘴“好多人都没看过完整剧本”。现在再看这话,反倒有点讽刺——难怪剧里的感情戏和商战戏看着根本不像一个人写的,感情一部分是别人硬撑起来的?网友们都替古二喊冤:“带病干活还被抢功劳,这也太欺负人了!”
还有业内人悄悄爆了个料,说现在秦雯的身价涨得离谱,一集剧本能拿到30万,这在编剧圈已经是顶流水平了。而且她还有规矩:每集需要写够1.2万字到1.5万字,连标点符号都算在内,对应40分钟左右的片长,还只负责改一稿,第二稿改不改全看她心情。这爆料说得有鼻子有眼,不像是瞎编的——单看这待遇就知道,“《繁花》编剧”这块招牌,能带来的红利是真不少。
其实这事儿之前就有人提过一嘴,但那会儿没人在意,直到这次录音实锤放出来,才真正被大家看见。以前王家卫可是不少人的“电影情怀”,凭着“王家卫”这三个字,就能拉来一堆投资方和合作者。可经过这事儿,曾经把他当偶像的古二,算是碎了滤镜;连普通观众都忍不住说,“以前觉得他拍的是艺术,现在看,这背后的操作也太不体面了”。说到底,大家要的也不是别的,就是个说法——希望剧方和秦雯能赶紧出来回应,别一直装聋作哑,把事儿说清楚,给古二一个交代,也给观众一个真相。
来源:剧集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