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过半,褚韶华已经不再是百货柜台里那个把工牌反扣、怕人认出本名的姑娘。
“她原本只想把名字还给自己,没想到把命也押给了时代。
”
剧过半,褚韶华已经不再是百货柜台里那个把工牌反扣、怕人认出本名的姑娘。
她辞了安稳差事,揣着“褚韶华”三个字闯进闻氏药房,开口就要一成股份——不是贪心,是怕再被踢出局。
闻知秋起初只当她胆子大,后来才发现,这姑娘算账的狠劲和配药的准头一样利落:关扑一出,流水翻番;清神丸还没捂热,已把田记的老招牌啃掉半条街。
上海滩的药行江湖,讲辈分也讲拳头。
田大少鼻孔朝天,一句“小门小户”把合作书拍回桌面,褚韶华掉头就去找橘井堂。
橘井堂的老板是夏元,一个连算盘都懒得摸的公子哥,却肯为她的计划押上身家。
外人看来,这是两个年轻人联手掀桌;内行人知道,他们赌的是乱世里最后一点干净的药香。
药香里混进硝烟,就再也不是生意那么简单。
夏初——夏元的弟弟、褚韶华差点嫁的那个人——从广州回来,带着一身潮气和一句“这次不走了”。
旧情复燃的戏码刚铺好红毯,任务先一步扣响扳机。
婚礼前夜,他把情报缝进绷带,把命留在巷口。
褚韶华抱着他,血和药粉糊了一手,听见他说“别等”,也听见自己说“好”。
后来,闻知秋把船票塞到她手心,说国外有实验室、有安稳日子。
她摇头,把船票折成纸飞机,从黄浦江码头放走。
药房后院的暗格从此多了一条通道,奎宁、磺胺、纱布,一箱箱往苏北送。
账本上,利润栏被划掉,改成“前线签收”。
闻知秋终于明白,她要的从来不是分红,是退路——给前线,也给自己。
三寿帮的枪声远了,租界霓虹照旧亮,可药行柜台后面站着的,已经是一双能拆枪也能拆账目的手。
田记的老掌柜来谈和,带了两盒陈皮当见面礼,褚韶华笑着收下,转手扔进药碾子——陈皮化痰,也化旧怨。
夏元在旁边看着,忽然说:“你比以前更像上海人了。
”她答:“上海教会我,名字可以换,账本不能乱。
”
故事还没完,但褚韶华已经赢了前半场:她让一家摇摇欲坠的小药房变成暗夜里最稳的灯塔,也让自己的名字从通缉令边角,写进了前线伤兵的绷带。
至于爱情,她把它留在夏初倒下的那条巷子,像留一盏不灭的灯——不照归途,照去路。
来源:潇洒飘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