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798,昨天傍晚,褚韶华在画廊门口愣了整整三分钟,直到陈萱喊了声“妈”。
“20年没见的女儿突然站在面前,换谁都得原地裂开。
”
北京798,昨天傍晚,褚韶华在画廊门口愣了整整三分钟,直到陈萱喊了声“妈”。
当年那个被宣布“溺水身亡”的小婴儿,其实被大姨连夜抱走,改名换姓养在河北。
大姨怕东窗事发,连户口都托关系落在远房表亲名下。
陈萱从小就知道自己“来路不正”,身份证上姓“程”,可她做梦都听见有人叫她“萱”。
韶华当年推人下河,不是一时冲动。
她哥嫂已经联系好人牙子,价都谈好——三千块,八十年代的三千块,能买两条人命。
她回上海后整宿整宿做噩梦,药行里的麝香闻了就吐,干脆改行做布料外贸,一路从小摊拼到出口公司副总。
闻知秋呢,他其实早在1998年就查到陈萱下落。
那年他去石家庄开药材交流会,在职工宿舍门口看见一个扎麻花辫的小姑娘,眉眼和韶华一个模子刻出来。
他没敢认,回家把报告锁进保险柜,钥匙扔进了黄浦江。
他说不出口,怕韶华一崩溃,连好不容易拼起来的家都散了。
最惨的是陈萱。
她考上大学那年,大姨喝农药走了,留遗书只写一句“别回上海”。
她揣着五百块钱北漂,住过地下室,卖过画,后来靠修复老照片的手艺在798站稳脚跟。
她没想过找妈,她以为自己是被抛弃的。
昨天母女相认,没有抱头痛哭。
韶华第一句话是“你饿不饿”,陈萱回了句“我不吃甜”。
旁边围观的人以为拍短剧,直到韶华掏出当年那件带补丁的小棉袄,陈萱才崩了,蹲在地上嚎得像个小孩。
闻知秋晚上赶到,进门就跪了。
陈萱看着他,半天憋出一句:“叔叔,你头发白了。
”没有责怪,也没有原谅,就是一句陈述。
故事没完。
陈萱手里还有半张撕毁的领养协议,落款是闻氏药房的公章。
她要不要追究,韶华会不会再次崩溃,闻知秋能不能撑住,全是未知数。
网友路过:
“20年啊,我手机都换十几代了,他们还在原地打转。
”
“推人下河确实狠,但那个年代女人想活命,不靠狠靠什么?
”
“最心梗的是陈萱那句‘我不吃甜’,一听就是苦大的孩子。
”
“闻知秋别跪了,起来把保险柜钥匙捞捞看,说不定还能拼回去。
”
来源:海上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