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冠军《藏海传》6-8月有效播放突破13.6亿,《以法之名》紧随其后,唯一一部司法题材剧也超过13亿。爱奇艺的《生万物》8月上线,首月就破13.3亿,后劲十足。
2025年暑期档结束,一场没有硝烟的剧集混战也暂时落下帷幕。
短剧来势汹汹,长视频平台看似四面楚歌,但仔细一梳理,今年暑期档不但没塌,反而爆款频出,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各显神通。
短剧蚕食流量,但长剧依然有坚实阵地,不过活下来的只能是最顶尖的那一批。
根据云合数据,今年暑期档正片有效播放破10亿的剧集有6部,头两名都在优酷,剩下4部归爱奇艺。
冠军《藏海传》6-8月有效播放突破13.6亿,《以法之名》紧随其后,唯一一部司法题材剧也超过13亿。爱奇艺的《生万物》8月上线,首月就破13.3亿,后劲十足。
这三部剧占据了暑期档剧集榜单的前三甲,其中《生万物》《藏海传》更是市占率突破40%,成为今年唯一的双40%剧集。
题材上,古装爱情、主旋律剧最受欢迎,爱奇艺主打古偶,腾讯视频在主旋律和多类型剧集上发力,优酷凭两部大剧实现逆袭。
优酷靠《藏海传》《以法之名》强势反弹,前者只用了38小时就站内热度破万,刷新纪录;后者在集均V30和热播期集均榜上都拿第一。
爱奇艺依然稳坐头部,靠“古偶三部曲”+现实题材大剧组合拳,既有《临江仙》《书卷一梦》《朝雪录》的矩阵效应,又有《生万物》这种“网台双爆”的现象级作品。
腾讯视频上新数量最多,27部剧类型丰富,走的是“超级大剧+精品垂类”双线并举。
虽然爆款不断,但行业大盘依旧下滑。无论爱奇艺还是腾讯视频,财报都难掩亏损。爱奇艺二季度营收66.3亿,同比下滑11%,净亏损1.34亿。
腾讯视频会员数同比环比都降了300万。优酷干脆把数据藏到“其他收入”里,但趋势不会例外。
今年暑期档全网正片总播放量284亿,同比下降11.3%。集均播放缩水,去年还有3部剧集均超5000万,今年只有《以法之名》一部。爆款效应越来越集中,市场整体回暖乏力。
背后的原因很直接,用户减少,投资缩水,内容产出进一步下滑,形成降本减效的恶性循环。
资金流向头部项目,S、S+剧集成了唯一的投资对象,中小成本项目被边缘化,微短剧吸走了大量原本属于A级以下剧集的资金。中腰部剧集断层明显,只有创意极强才有机会被采纳。
但这种极端内卷未必全是坏事。过去靠流量明星、营销包装就能热播的套路没了,观众越来越看重剧本、表演和现实关怀。
精品剧集才是真正的“活路”,《生万物》《以法之名》都是靠剧本和现实共鸣突围,空有流量但质量平平的S+大剧已经失灵。投资回报的逻辑也从单纯流量转向口碑和长尾品牌效应。
行业低迷,广电终于下场,推出21条新政。核心内容包括:取消40集上限、古装剧不再一刀切、季播剧可边审边播、优秀微短剧可进电视台、引进优质海外内容、审查机制提速等。
这些新规,核心不是“救市”,而是让内容市场回到公平竞争。比如季播剧间隔缩短,IP可以长线开发;古装剧不再受限,题材创新有空间;短剧进电视台,助推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
海外剧引进和本土化政策,也给内容多元化留了口子。机制上,边审边播、同步审查,直接提升内容流转效率。
但行业大盘缩水和资本外流的趋势,基本只能减速,难以逆转。媒介变革不可逆,就像摄影没能取代绘画,短剧也不可能消灭长剧,但中腰部剧集会大量消失,只有顶尖内容才能长存。
总结来看,2025暑期档的剧集大战,三家平台各有胜负,优酷靠大爆款逆袭、爱奇艺稳守阵地、腾讯铺量多元。
长剧不会消失,但留在舞台上的,只会是经得起市场和口碑双重考验的那一小撮顶流精品。未来,行业的分化还会加剧,剧集的淘汰率只会更高,唯有内容创新和品质提升,才是通往生存的唯一出口。
来源:冷法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