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灼灼韶华》最新更新,弹幕里全是“原来如此”“怪不得婆婆这么疯”。
看完《灼灼韶华》最新更新,弹幕里全是“原来如此”“怪不得婆婆这么疯”。
原来所有针对都不是无缘无故,陈大顺的身世一曝光,弹幕瞬间安静,只剩下一排“心疼褚韶华”。
时间回到民国二十五年,上海郊外陈家老宅。
褚韶华刚进门就被婆婆立规矩,只因比妯娌晚一步请安,就被当众罚跪。
那时候观众只当恶婆婆戏码,谁能想到背后藏着二十多年的旧账。
陈母临终前一句“大顺不是我亲生的”,直接把剧情掀翻。
私生子、风尘女、被篡改的遗嘱,所有狗血元素齐飞,却意外地让前面的每一次刁难都找到了落脚点。
立场很简单:不是洗白陈母,而是终于看懂她的恨从何而来。
一个被迫替丈夫养私生子的女人,把对丈夫的怨全部投射到大顺一家,褚韶华只是恰好撞在枪口上。
观众之前骂婆婆骂得狠,现在反而五味杂陈。
有人留言“还是恨,但好像没那么理直气壮了”,这就是编剧最厉害的地方——没有非黑即白,只有被时代碾压的普通人。
再回头看那些细节:故意让宋萍拿走糖,逼褚韶华在公公面前失宠;把大顺的继承权偷偷改成二顺;甚至纵容二顺行凶……桩桩件件,如今都串成了一条叫“报复”的线。
可褚韶华做错了什么?
她不过是比二顺能干,比宋萍得人心,比陈母更像这个家的主心骨。
优秀在封建宅门里,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最让人唏嘘的是陈父留下的遗嘱。
白纸黑字写着药铺归大顺,却被陈母藏了半辈子。
她以为这样就能把不属于她的儿子永远踩在脚下,结果反让真正的血脉差点断送。
有观众问:既然这么恨,为什么不干脆把大顺赶出去?
答案更扎心——赶出去就坐实了私生子的身份,陈家会被戳脊梁骨。
她只能用最阴损的法子:留在家里,慢慢磨死。
于是褚韶华成了磨盘里的那粒豆。
被禁止出门、被算计银钱、女儿差点被掐死……每一步都在逼她崩溃。
可她偏偏没崩,反手杀了二顺,带着一身血走出大门。
那一刻弹幕炸了,“爽”字刷屏。
可爽完之后,又有人冷静提醒:民国律例,女子杀夫弟,哪怕正当防卫,也得脱层皮。
编剧没拍后续,但观众已经替褚韶华捏汗。
新的路透说褚韶华去了上海,开药房、遇革命党,剧情要升级。
有人担心宅斗变正剧会水土不服,可更多人期待:她终于能为自己活一次,不再被“私生子”三个字拖累。
至于宋萍,表面领生活费,背地里会不会再捅刀?
原著里她嫉妒到扭曲,电视剧还没拍明,但观众已经提前给她贴上“隐患”标签。
还有那条暗线——大顺的生母“白玫瑰”。
歌女、抑郁而终、上海滩旧人,随便拎一个关键词都能再拍十集。
褚韶华会不会在租界舞厅里听到她的老歌?
想想就起鸡皮疙瘩。
说到底,这场婆媳斗只是外壳,内核是封建家庭如何把女人逼成疯子。
陈母疯得有理,褚韶华狠得无奈,连死去的白玫瑰都成了时代的回声。
有人把剧比作民国版《金婚》加《甄嬛传》,其实更像一面镜子。
照见了“原配打小三”的轮回,也照见了私生子永远低人一等的命运。
现在再刷前八集,弹幕气氛完全变了。
曾经满屏“婆婆去死”,如今飘过“她也可怜”“那个年代女人没得选”。
不是原谅,只是懂了。
编剧没给陈母洗白,只是给了她一个理由。
观众也没原谅,只是看见了理由背后的悲剧。
这种“看见”,比任何反转都高级。
最后想说,褚韶华杀出宅门不是终点。
上海的风会更大,革命的血会更热,她带着女儿和一身医术,终于可以把名字里的“韶华”二字,活成自己的光。
来源:幽默高山w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