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够野》把领带往手腕一绕,屏幕前的血糖就飙到十点零,这不是剧情,这是算法。
《够野》把领带往手腕一绕,屏幕前的血糖就飙到十点零,这不是剧情,这是算法。
平台把吻戏切成十五秒一段,连刷十条,手指根本停不下来。
数据后台看得清楚:每多一次唇碰唇,完播率就抬两个点,广告商直接加钱。
制片方算得明白,十集里塞二十场吻戏,比写一场复杂冲突便宜多了,一条领带、一串佛珠、一把花洒就能拍成高张力场面,预算砍半,流量翻倍。
观众要的不是故事,是情绪瞬间到账。
地铁里两分钟没信号,就能看完一场浴室湿吻,心跳补足了无聊通勤的空白。
短剧把情感拆成快餐,吻戏就是那块炸鸡,香、快、热量爆炸,谁还管营养。
平台顺势把“高糖”当标签,搜索栏一敲,十部剧排队跳出来,像药店柜台把巧克力摆在收银边,顺手就拿。
《再见江野》十亿播放,真靠青春感?
不,它把初吻放在第八集四分三十秒,前七集全是预告,弹幕齐刷“等到现在”。
平台把这一刻剪成预告片全网投,点击量先赚一波,正片上线再赚一波,同一颗糖嚼两次。
演员微博粉丝涨了七十万,商务报价从五万跳到五十万,品牌看的是数字,不是演技。
吻戏成了流量货币,谁亲得晚,谁吃亏。
制作方现在学精了,吻戏不再乱塞,得配合人物心理。
佛珠那场戏,男主每拨一颗就靠近一厘米,观众自动数珠子,心跳跟着节奏走。
镜头语言替台词省下三分钟,编剧少写一页纸,导演少拍一条过,成本再砍一成。
观众以为看到深情,其实是制片表上的时间算计。
问题跟着来。
有人一口气刷完十部,回头想不起主角名字,只记得谁亲了谁。
短剧只有十分钟,写成长却需要十年,高糖把味蕾麻痹了,淡的没人要。
平台不怕,下一部换个道具继续亲,观众依旧买单。
数据不会骗人,完播率掉的那天,再改路线也不迟。
吻戏不是原罪,偷懒才是。
真正留住人的,是亲完之后怎么办。
如果下一场戏还是亲,故事就停在原地。
观众要的是心跳之后的那口气,不是一直憋到剧终。
糖吃多了会腻,短剧打算什么时候让我们喘口气?
来源:逸兴游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