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许多朋友脑子里对古代选妃的想象,大多是电视剧里演的那些“金枝玉叶、翩翩公主”。但听我一句实话,现实大不一样——明明是捧着“泼天富贵”送到你家口,可数百年前的大多数人,不管人家家境多优越,是官宦是书香,还是普通被窝里的老百姓,听到有“进宫选妃”的风声,打
说实话,许多朋友脑子里对古代选妃的想象,大多是电视剧里演的那些“金枝玉叶、翩翩公主”。但听我一句实话,现实大不一样——明明是捧着“泼天富贵”送到你家口,可数百年前的大多数人,不管人家家境多优越,是官宦是书香,还是普通被窝里的老百姓,听到有“进宫选妃”的风声,打心底都不乐意,谁家闺女碰到这种“好事”,你看高兴还是发愁?没准吓得全家半夜都不敢关门,盼着“谢天谢地千万别选到我”。电视剧里那点艳羡劲儿,多少参杂了些演的成分。哪有那么多姑娘争着抢着,实际大多数都是“被动上场”,而且一旦进去,日子不见得有多滋润。
说到皇宫的真实样貌,我自己曾去过北京故宫,也去过沈阳故宫。你以为皇帝家里能住得跟城一样,很多房间、花园看着挺气派,可真走进去,发现空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稍微琢磨下就能明白了:皇帝哪有那么自由,一切都是仪式。你以为华丽的寝殿能有多宽阔?其实有讲究。有个说法,说是因为讲“长瘦即长寿”,所以房间窗子都小得让人闹心。可贵还是贵,别说皇帝,妃子们能住进来就算祖上积德,但真说起舒服,很多皇宫里小院子挤着三五十口子,平时除了伺候,剩下全是规矩和束缚。咱别光看电视里的灯光明亮,实际故宫有些地方比现在的某个职工宿舍还阴暗。更别说御花园,也就是名字好听,要跟什么和珅家的后院相比,还真不见得更阔气。
有时候想想,泼天富贵其实跟“便宜没好货”一个道理。清朝宗室养孩子,总让人觉得稀奇。有些亲王家里养儿子养女儿,说是怕孩子顽皮不懂事,动不动就要忍着饿,不像民间人家留言说“皇亲国戚光吃好东西”。别看身份高,其实囊中羞涩,如果娘娘级别不高,日子还真能过成“劳改队”:宫女没厕所、吃饭都要控制,怕吃多了肚子疼,更怕惹出麻烦。有些小主子,基本上在屋檐下低头过日子,能有俩新衣服就算烧高香。想起雍正那会儿,宫里边的妃子们,除了伺候主子,剩下的时间就发呆,要说活得精彩?那都刘姥姥进大观园。日子不苦是不可能的。
压力大的事也不少。古人管皇权叫“伴君如伴虎”,这可不是逗趣。选得不好,随时丢命,诛九族这种词,不是哪吒家独有。许多没进宫的人大概还有点不服气:乾隆那会儿都八十多还跟十几岁丫头折腾,可其实皇帝过的也不见得多自在,六亲不认,后宫一群女人里边,哪有几个人是真心想跟皇帝作伴?到头来悄无声息,还能被送去殉葬。咱们老百姓图的是长命,“选秀女”其实跟“选人质”差不多——嫁了帝王,成了皇家“生育机器”,享不了多少太平福,还要吃一肚子规矩。
一堆妃子挤一个院里,谁能住单间?一般都是高级主子,如贵妃才有资格一个院,剩下的小主,随便什么常在答应,全扎堆,讲究点“后宫三千”,可真落地,每天就是四面墙加一群宫女。那些小细节,都是活生生的宫中闷气。很多清朝的秀女,十三四岁就被挑进去,你以为是光宗耀祖,其实父母家里都舍不得,巴不得孩子别被挑上。有些地方,还会偷偷早嫁,找个倒插门的赘婿混过去,能避则避,万一真进了宫,对外人说是“选秀”,实际上就是上班受罪。
更不用说,有些宫中女子混得不好,待遇比丫鬟还差——丫鬟忙虽忙,好歹还能随意吃点饭,而低级妃子被管得紧,吃穿用度都得计较,家里没银子补贴,连打点自己的丫鬟都难。外头说宫女不许多吃,就是没厕所,你想想那个尴尬。什么皇家便捷,除了宴席,每天就是嚼柴米油盐——哪是什么人人争抢的好差事?
其实清朝的规矩最让人无语。顺治朝起的选秀,规定满蒙汉八旗的十三到十七岁女孩,必须隔三年参加一次“抽签”,家里不愿意都没用。乾隆年间有个故事,是大臣的女儿病了,错过选秀,结果人家皇帝非要叫到紫禁城训斥一通,幸好运气好没强行扣下来。乾隆更狠,直接定了新规矩,要是谁家闺女没统统送去选秀,或者偷偷嫁人,娘家要按“隐匿罪”论处。你说这是什么世道?家里姑娘到了十二三岁,父母比谁都紧张,比科举还忐忑,就怕自家闺女被挑走,一生就困在皇宫的巴掌大房间里。
宫里的秀女们,人生几步路就走完了——进了宫换了花盆鞋,三步一岗,房子又小又阴,日子过得慢慢吞吞。混得稍好,或许能荣升,更多却是被冷落终老,甚至连个名字都没人记。唐宋时代其实女性地位高多了,别看清宫戏唱得热闹,好多满族姑娘其实就是被挑去做“政治工具”,没啥自由。汉族人也难碰到这种待遇,想进宫?多数时候压根进不去——满清自己玩自己的选妃,普通百姓都是看热闹罢了。
而且甭以为古代皇帝都一样,明朝那边还主张“一夫一妻”,不像清宫后妃一群,满族那些说法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皇帝根本不怎么见后宫的人,选去也是个样子。房间小、采光差、规矩一堆,实际上就是一辈子被套牢,所谓“大院”“金玉满堂”,真的都是听着过瘾。你自己进过皇宫,踟蹰于那些阴暗廊道,也许最深的感受就是:哪儿有自在?哪儿有荣华?没几步就到头,转来转去,还是天井里的寂寞和压抑。
再说选秀女其实还分门别类。八旗、上三旗、包衣、王公,结构复杂,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算计,秀女不是奔着幸福去的。家里真有点银,都会想办法避开,包衣那一类本属于皇帝家仆,本来就是去伺候人的。你见过狡猾点的富户,孩子这岁数了,提前早婚攒了人情,甚至找了赘婿,挡一次兵灾。心里没谱,外头风声紧,家里顿时像小偷一样,赶紧混过去再说。
要说清朝后宫,那真不是“金枝玉叶”齐聚一堂,而是人各有难处。外人看热闹,里头的人有几个愿意?能活着平安老了,已经算是幸运。唐宋女性地位远胜满清,不是说古代就都一样。至于今人问:假如你的闺女生在当年,会愿意让她进宫吗?要我说,还真得想想,别信电视剧的演法,踏踏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有亲情有温暖,比做“选秀女”强一百倍。你说呢?
咱们有兴趣,不妨在评论里说说心里话——要是你家里遇到这事,你会怎么选?
来源:端庄优雅火车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