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归队》还剩六集就大结局了,最近追更的观众肯定跟我一样,越看越上头——酷云收视冲到2.23不说,这剧最绝的就是打破了抗战剧的老套路,
《归队》还剩六集就大结局了,最近追更的观众肯定跟我一样,越看越上头——酷云收视冲到2.23不说,这剧最绝的就是打破了抗战剧的老套路,
从预告里八棵松下的镜头看,最后能活着归队的,好像就汤德远、福庆和云虎三人。
现在老山东正带着小队跟日本特务川野拼最后一局,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汤德远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藏情报,大阔枝靠鞋底细节识破伪装,云虎在松林镇潜伏得连鬼子都没察觉。
今天就趁大结局前,跟大家好好盘盘——谁才是《归队》里,能在绝境里活下来的真聪明人?答案咱们不急着说,先一个个看。
一、先别急着夸这些人,他们的“聪明”都差了点意思
1. 汤德远:谍战高手,却栽在“犹豫”上
你可能跟我一样,一开始觉得汤德远(李乃文 饰)简直是“抗联诸葛亮”。
小队被打散时,他跳崖打熊、拖着战友走三天;被关劳工营,还能盘算炸汽油库救劳工。
最绝的是“假叛变”那出——表面跟肖铁林混,“揭发”抗联战士,实则三句话就拆穿对方是日军的钓鱼棋子,反手给鬼子摆了一道。
可你注意到没?他盯着狱外铁丝网整夜没合眼时,手指反复摩挲着彩凤缝的布鞋——小贵被抓后,他居然动过“带剩下的人撤去苏联”的念头。
后来队伍有分歧,他总说“再等等”,要不是有人硬推着做决定,好几次机会都要在迟疑里溜了。
他懂战术,却缺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你想想,乱世里的抗联,哪有那么多“等得起”的时间?
2. 田小贵:少年英雄,难敌“太生猛”
陈靖可演的小贵,真让人心疼。曾经的顶尖狙击手,被俘后手被毁掉、被注射药物当诱饵,毒瘾发作时都快疯了,却还没松口。
预告里他问鲁长山“下辈子能当你侄子吗”,老山东那句“当亲儿子”,我猜你跟我一样鼻子酸——这孩子早知道自己要牺牲了。
可小贵的聪明,带着少年人的“愣”。为救被抓的村民,他攥着炸药包就要硬闯敌营,要不是老山东拦着,早就没了。
你别骂他“傻”,换作你十七八岁,看着老百姓被鬼子欺负,能忍住不冲吗?只是乱世里,“活着才能报仇”的道理,他还没来得及完全懂。
3. 大阔枝:慧眼识敌,却困在“小家”里
蒋欣演的大阔枝,绝对是女中豪杰。你看她识破川野那段——别人都被“抗联伤员”的伪装骗了,她盯着川野的鞋底就皱了眉:“这帆布缝的底,是日军军靴才有的;走路脚尖内扣,不是穿惯马靴的鬼子还能是谁?”后来故意洒草药汁,露出对方的日军皮带,这眼力绝了。
可你别看她精明,却总想着把云虎留在身边。有次队伍要送关键情报,她愣是把云虎藏进山洞,差点误了大事。
你也别怪她,换作你在乱世守着一个客栈,看着心仪的人要去拼命,能舍得吗?只是抗联的“大家”,终究比客栈的“小家”重。
二、老山东的聪明,藏在“不显眼”里,却最顶用
胡军演的老山东,看着像个“糙猎户”,可他的智慧,全在“接地气”里——不是耍花样,是能在绝境里扒出活路。
1. 用“土办法”打胜仗,比战术更管用
你还记得他混进采参队那段吗?队伍被打散后,他带着小贵假装采参人,躲过内奸暗算,还得了老把头送的百年人参。
后来在小树林遇鬼子,他让战士们敲锣、放鞭炮,把火把绑在马尾巴上,雪地里划出一道道火线。鬼子侦察机一看,还以为遇到了抗联大部队,吓得赶紧撤退。
有人骂他“没侦察兵活该被偷袭”,可我得替他说句公道话——当年抗联往苏联撤退时,战士们严重减员,连棉衣都没有,冻掉手指的都有,哪来多余的人当侦察兵?
他不是没想到,是没条件做到。这种“懂现实、不硬来”的聪明,比任何花哨战术都珍贵。
2. 能补所有人的“短板”,才是真本事
老山东最厉害的,不是自己多能打,是能让身边人都“活明白”。
汤德远缺坚定,他就带队伍去杨靖宇将军驻扎过的山洞,指着墙上“还我河山”四个字说:“咱们散了,家乡的老百姓就没指望了。”
后来哪怕煮树皮充饥,也没人再提“散伙”;小贵缺经验,他不骂,只带小贵看日军岗哨:“每半小时换一次岗,等换岗时撬锁救人,不用死人。”
后来小贵学会“谋定而后动”,他还笑着夸“比我当年机灵”;大阔枝缺格局,他不硬劝,只聊自己的儿子:“我也想护着他,可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让他跟着队伍练本事,才是真为他好。”
3. 不装“完美英雄”,才更让人信服
老山东也犯过错。有次队伍转移,他没料到日军提前换防,后卫被偷袭,两个战士没了。
他蹲在雪地里,抱着战士的尸体抽了一夜烟,第二天红着眼眶说:“是我考虑不周,以后每次转移,都多派两个哨探。”
你别觉得这是“指挥失误”,抗联战士不是神,他们也会犯错。
可老山东不掩饰、不甩锅,这份“实在”,比装出来的“万能英雄”更让人信任。
他的不完美,才让这个角色更真实——在那么苦的日子里,能从错误里爬起来继续走,本身就是一种聪明。
三、真正的聪明,从来不是“赢”,是“守住”
编剧高满堂说,他写《归队》前,在东北采风了半年,听老抗联讲“最聪明的事,就是没放弃”。
汤德远的战术、小贵的血性、大阔枝的精明,都是乱世里的“生存本事”,可只有老山东,把这些“本事”变成了“能让更多人活下去的希望”。
他不用大道理压人,只靠行动告诉大家:“打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老百姓能过好日子。”
现在再看“谁最聪明”,答案早就清楚了——不是算得最精的,不是跑得最快的,是像老山东这样,能在冰雪里守住信仰、能把散沙炼成钢的人。
这种聪明,不是谍战剧里的“套路”,是抗联战士用命换来的“真智慧”,也是《归队》最该让我们记住的东西。
你追《归队》时,有没有为老山东的某个举动破防?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说说这个“糙汉子”的智慧。
来源:沐娱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