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献鱼》大结局播完,估计98%的观众都没立刻反应过来:最后那个在会议室门口和邹雁对视的魏焦,根本不是什么巧合相遇,他就是带着三世记忆来找人的司马焦本人。 这根本不是开放式结局,而是编剧埋得最深的一颗糖。
《献鱼》大结局播完,估计98%的观众都没立刻反应过来:最后那个在会议室门口和邹雁对视的魏焦,根本不是什么巧合相遇,他就是带着三世记忆来找人的司马焦本人。 这根本不是开放式结局,而是编剧埋得最深的一颗糖。
这个看似“俗套”的现代重逢,细节经不起推敲。 魏焦的行程表上明明写着六点赶飞机,他却偏偏出现在公司楼下买咖啡,还恰好逛到会议室门口的楼梯间。 这时间差、这动线,根本不是一个总裁的正常动线,更像一个精准的等待。
更绝的是那个眼神。 邹雁抬头看他的时候,魏焦那种居高临下、漫不经心的表情,和司马焦在仙府、在魔域、在人间看廖停雁时的神态一模一样。 没有过往记忆的陌生人,怎么可能连眼神的角度和氛围都复刻?
司马焦在廖停雁魂飞魄散的那一刻说过,无论她去到哪里,他一定会找到她。 现代篇的这场相遇,根本不是什么命运巧合,而是司马焦兑现自己诺言的方式。 他来到了她的世界,主动走向她。
廖停雁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编剧早就通过她的临终片段给出了答案。 她在消散前,脑海里闪回了现代病床上被抢救的画面,这个镜头是前期完全没有出现过的。 这种双线并行的叙事,暗示了两个世界存在某种真实的联结,而非简单的“梦醒时分”。
她最后那句“这可能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彻底升华了整段经历。 从一個只想躺平的咸鱼,到最终承担起守护三界的责任,她的成长轨迹完整、逻辑自洽。 如果这一切只是一场梦,那这使命感和成长线就显得太过苍白和虚无。
关于司马焦和魏焦的联系,除了结局的种种细节,他们的本质也是一脉相承的。 司马焦并非天生暴戾,他的痛苦源于其特殊的奉山血脉,血液是提升修为的圣药,这使他从小就被当作“血包”榨取,更被八大宫囚禁于三圣山五百年,日日忍受灵火灼烧之痛。 他的暴躁和喜怒无常,是对自身命运和残酷遭遇的直接反抗。 而这样一个灵魂,无论转世成谁,其核心的执着和强势都不会改变。
《献鱼》的结局真正高级的地方,在于它处理“三世轮回”的方式。 第一世仙府初遇,杀意渐化情愫;第二世魔域重逢,甘愿为爱牺牲;第三世人间相守,放下屠刀守护苍生。 最终现代篇的重逢,是独立于这三世之外的“第四世”。 它不再重复仙侠剧传统的“在异世界相爱,回现代相遇”的套路,而是明确告诉观众:司马焦带着记忆而来,他是专门来续写前缘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人间篇里,廖停雁始终拒绝十九岁小皇帝的亲近。 因为她爱的不是司马焦的某一个皮囊,不是他某一世的身份,而是那个拥有完整灵魂、爱她且她也爱的本质。 没有记忆的小皇帝,对她而言就不是完整的司马焦。 所以她才会说:“等你知道什么是灵府的时候再说吧”。
这种对感情纯粹度的坚持,也让最后的相遇显得格外珍贵。 这一世,换司马焦带着记忆来找她,换他主动走近,补全了所有遗憾。
所以,《献鱼》的结局根本不是什么梦。 那33集的故事是真实发生在了司马焦的世界里,而现代篇则是邹雁的世界。 两个世界同样真实,而他们则是超越了时空限制,注定要相遇相爱的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来源:闲聊阁主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