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生万物》播出后引发了强烈反响和激烈讨论,有的说地主其实很善良仁慈,有的则说地主太坏吃人不吐骨头。剧中倪大红饰演的地主宁学祥,却以其复杂多面的形象让人对旧社会的地主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视剧《生万物》播出后引发了强烈反响和激烈讨论,有的说地主其实很善良仁慈,有的则说地主太坏吃人不吐骨头。剧中倪大红饰演的地主宁学祥,却以其复杂多面的形象让人对旧社会的地主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手握七百亩良田,居住深宅大院,却身着破旧棉袄、肩背箩筐捡粪,甚至与狗争抢粪便。这般“勤俭”表象,使部分观众产生“地主并非皆恶”的错觉。其实啊!艺术加工的背后,掩藏的是旧社会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本质,许多人被所谓“仁慈善良”蒙蔽了双眼,这不过是封建制度精心修饰的虚伪假面而已。
宁学祥的种种行为,深刻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冷酷本性。大女儿宁绣绣大婚当日遭土匪绑架,索要五千大洋赎金,他第一时间紧护地契盒子,拒绝卖地救女。为保全彩礼,不惜哄骗小女儿替嫁,亲手断送两个女儿的终身幸福。而当宁绣绣历劫归来,他竟闭门不见,毫无为人父的愧疚与关怀。在他眼中,女儿不过是可交换的财产,土地才是永恒的命根。这种将人性异化为剥削工具的行径,折射出封建父权与地主阶级彻底的物质化思维。说句实话,即便他“捡粪下地”,也绝非美德,而是出于对土地价值最大化的盘算。
如果说宁学祥是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那么封建土地所有制便是孕育这类剥削者的制度温床。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封建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他们凭借土地所有权与超经济强制,不仅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甚至侵夺其必要劳动,使广大农民陷入贫困循环。
民国时期的地租剥削尤为沉重,多数地区实行对半或四六分成,上等田地的地主份额甚至高达七成。农民承租时还需缴纳高额押金,湖南新田县每亩押金高达三十元。遇荒年时,地主更通过“卖青苗”、高利贷等手段加剧盘剥。粮食借贷年利率可达100%,现金借贷亦在20%-50%之间,逾期未还则利滚翻倍,致使无数农民家破人亡、田地尽失。另外,农民还须承担无偿劳役,如抬轿、修屋、红白事帮工等。层层盘剥之下,“仁慈善良”的地主只不过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幻想。
地主阶级作为封建主义的核心代表,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共同构成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旧中国农村中,不足10%的地主富农占据了70%以上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雇农却无地或少地。这种极端的土地分配不公,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凋敝、国家积弱。地主阶级不仅是经济上的剥削者,更是封建礼教和社会压迫的维护者,其与旧制度共生共荣,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历史已经证明,废除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是必然的选择。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伟大变革。亿万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不仅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里程碑。消灭剥削制度,打破压迫机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经之路。你说对吗?(本文版权属《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抄袭可耻。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小米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