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究竟是编剧强行映射现实,还是能力不够,只能用一场情感诈骗来敷衍了事?维月加代和藤沼悟的羁绊始于悟的执念,29岁一事无成的悟为了拯救被害的母亲,通过自己的超能力回到了18年前寻找改变命运的"违和感"。而孤僻的加代就是违和感的源头,悟和加代之间的救赎无疑是这部剧的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结局被骂。
究竟是编剧强行映射现实,还是能力不够,只能用一场情感诈骗来敷衍了事?维月加代和藤沼悟的羁绊始于悟的执念,29岁一事无成的悟为了拯救被害的母亲,通过自己的超能力回到了18年前寻找改变命运的"违和感"。而孤僻的加代就是违和感的源头,悟和加代之间的救赎无疑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
作为童年线的核心,加代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被母亲虐待,被同学无视,最后还被无声无息杀害,直到悟的出现,少女悲惨的命运才得以被扭转。按照正常的编剧套路,加代应该爱上悟,最终结婚生子,过上美满安稳的日子。
但这部剧不一样,加代和悟最终并未在一起,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官配。很明显,编剧采用这样反套路式的结局,想要谋求观众的眼前一亮,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反套路遭到了观众的口诛笔伐。
当悟昏迷十五年后苏醒,见到的却是抱着孩子的加代。原来此时的加代早已嫁给了悟的好兄弟广美,编剧前面铺垫那么多感情戏,最后竟给观众搞了一个情感背刺,这不仅是对角色的践踏,更是对观众"期待感"的侮辱。而且用结婚生子作为加代最后的结局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在剧中,加代一直是以被救赎者的身份出现的,当她被救赎之后,我们希望看到她"蜕变"的样子,她可以成为律师、成为学者、成为事业女性,也可以参加慈善活动,可以帮助那些被家暴困扰,陷入自闭泥潭的孩子打开心门。可编剧给她制定了一个"最烂"的结局:与广美结婚生子。
当然,这时候也会有人说,难道加代的幸福就不能是"结婚生子"吗?当然可以,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力,我们也不是不接受加代结婚生子,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编剧将加代"结婚生子"证明她被救赎的价值,甚至将结婚生子视为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
编剧这样结尾无疑是物化了女性,也暴露了,他对女性价值的狭隘认知。编剧不仅对女性价值认知不够,对兄弟感情也进行了恶意解构。加代嫁给广美就是编剧对悟和广美之间的兄弟情进行的最恶毒的一次挑拨。毕竟在悟救赎加代的时候,加代明显对悟是有好感的,结果悟昏迷了十五年,加代和广美结婚了。
作为真正的兄弟,广美怎么能在这时候趁虚而入?而加代又怎么能接受这样的求婚?正因为编剧的"恶趣味"设定,广美的人设彻底毁了。
其实除了加代之外,剧中的另一个女性爱梨也是差不多的待遇。爱梨在原作中有着大量的戏份,并最终唤回了悟的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女主。但在动画中,编剧大量删减她的戏份,将她设定成男主的精神慰藉。
在原作中,爱梨有着很多人物弧光,在所有人都不相信悟的时候,只有她站在悟这一边。在悟昏迷的这15年中,她也坚持探视悟。正是这样强大的羁绊,才奠定了她女主的地位,让她最后和悟成为一对。但编剧对爱梨剧情大量删减,导致爱梨女主人设立不住,只能沦为贴着女主标签的配角。
这样的改编也暴露出了编剧在情感铺垫方面的缺点。编剧想要映射现实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让昏迷十五年的悟醒来后和社会严重脱节,或者感受到母亲的衰老、时间的变化,以此来推动故事发展。但在各种选择中,编剧偏偏选择了最恶心人的一种。
编剧想摆脱大众化结局,映射现实生活没问题,但也要考虑自身能力。如果用"兄弟娶妻"敷衍了事,那完全就是一场糟糕透顶的情感诈骗。
来源:妙侃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