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记,《生万物》中大脚媳妇怎么也是大脚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02:30 2

摘要:《生万物》终于下架,可心中总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这部戏不错,可有块年代硬伤,编剧和导演是看见还是视而不见。那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中上新学中的女学生可以不裹小脚,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反映二十年代中国大革命的影片《大浪淘沙》片中女主角就没有裹小脚。可《谴绻

《生万物》终于下架,可心中总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这部戏不错,可有块年代硬伤,编剧和导演是看见还是视而不见。那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中上新学中的女学生可以不裹小脚,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反映二十年代中国大革命的影片《大浪淘沙》片中女主角就没有裹小脚。可《谴绻与决绝》作者赵德发,在书中也没有描写剧中众多女人物,是否打裹脚,起码文字里没描写过此情节,但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现象。

外祖母活的时候,我就问过她,你怎么没裹小脚。她说,她母亲白天给她裹上,她晚上拆开。如此这般,外祖母保住了天足。那已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盛世才督办统管新疆的时候。当然跟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提倡"新生活运动"有关,其中就提出不让妇女裹足打小脚。我在宝鸡农村的奶奶,宝鸡当地要叫婆。七十年代初我回老家,看见她就是小脚,走路摇摇晃晃的,上个台阶都挺费劲,我还要专门掺着她的胳膊去院里上房晾晒核桃。我好奇想看婆的小脚,可她每次把门从里面插上门栓,就不让我看。平房时代,也到七十年代末,前后家属院中间还有一栋独立的两排门对门的住房,里面有过道,靠后院子一排有户甘肃来新疆当兵的,转业复员到父亲单位,听他老乡说他是陈世美,在部队提了干,跑回老家就跟农村媳妇把婚离了,在城市找了个女人,复员落户在当地,如今结婚了又分了房,可就是不敢去跑车,生怕列车过家乡时,前娘家舅哥纠集一群人上车来闹,影响前程,跑车再有油水也不去。可他母亲过来看儿子媳妇,他母亲当时也有个四,五十岁,暗黑的皮肤,瘦瘪的五官,藏青色布褂,裆大裤腿窄的黑色裤子,脚上白布袜子,套在一双类似阉割版的黑色布面"芭蕾舞鞋"中。儿媳妇嫌农村婆婆不卫生,味大。儿子迁就媳妇,让他母亲住在小炭房子里,下午老太太自己打盆水,准备洗脚。我们早早爬在小炭房顶上,俯看老太太怎么一层一层从脚上把缠的白布条拆解下来,捂馊了的破抹布味道弥漫在空中,熏得人用手指捏住鼻子,但眼睛盯着,看见了好像端午节的蜜枣棕子,把捆在深绿棕叶上的绳子解开,又把棕叶剥开。两坨椎形的肉疙瘩呈现在眼前,已经分不清大小脚趾了,它们在肉疙瘩表面只是几处点缀而已。也许被震动到了,胳膊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听说这种畸形习俗,始于宋代,但也许更早,上学时学过东汉末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诗中就有描述女主人公刘兰芝形象的诗句,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里指的就是三寸金莲,小脚。看似一种畸形而有趣的房中术,其实它隐藏着对妇女天性和精神的压迫,有说法,防备妇女出轨,裹小脚,走不远,跑不动,故而想出此法。打着"仁义礼知信"的幌子,夹带着最无人性的勾当。

不知为什么很少人看完《生万物》提及此事,细节决定成败。不是自己吹毛求疵,也不是故意蹭流量,反正无所谓。

来源:翟江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