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作品能跨越屏幕与观众共情,往往藏在对“真”的坚守里——《归队》便是如此。为还原东北抗联的历史语境,剧组不止于走访抗联战士后人挖掘一手故事,更在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中实景拍摄:演员拒用替身,在雪地中完成匍匐、行军等戏份;群演也以敬畏之心演绎无名战士,连服装上
一部作品能跨越屏幕与观众共情,往往藏在对“真”的坚守里——《归队》便是如此。为还原东北抗联的历史语境,剧组不止于走访抗联战士后人挖掘一手故事,更在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中实景拍摄:演员拒用替身,在雪地中完成匍匐、行军等戏份;群演也以敬畏之心演绎无名战士,连服装上的磨损、装备的旧痕都细致考究,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可感的温度。
它没有选择宏大叙事的视角,反而将目光投向炊事员、卫生兵这类“小人物”。他们会因严寒冻裂双手,会因思念战友红了眼眶,却始终在烽火中坚守职责。正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让观众从角色的成长与抗争里看见自己的影子,悄然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
更深处的共鸣,源于精神的跨时空呼应。剧中角色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团队的赤诚,恰是当代人心中“担当”与“信仰”的具象化。当年轻观众在角色身上看到坚守的力量,便如同找到一份精神坐标——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当下生活的鼓舞,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寻得属于自己的“归队”意义
来源:狗仔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