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快节奏的短剧市场中,一部作品能脱颖而出、获得观众持久认可并非易事。而近日,听花岛短剧旗下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与《请君入我怀》两部作品,成功登上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与《凡人修仙传》《扫毒风暴》《锦绣芳华》等一众知名优秀剧集并肩,这不仅是观
在当下快节奏的短剧市场中,一部作品能脱颖而出、获得观众持久认可并非易事。而近日,听花岛短剧旗下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与《请君入我怀》两部作品,成功登上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与《凡人修仙传》《扫毒风暴》《锦绣芳华》等一众知名优秀剧集并肩,这不仅是观众对其品质的高度肯定,更彰显出听花岛在短剧精品化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卓越成果。
回溯听花岛的发展历程,它在短剧赛道上的起步不算早,发展速度也并非迅猛。但自2024年春节档推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起,听花岛凭借一部部极具影响力的精品短剧,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稳步成长为短剧领域的头部厂牌。随后,《家里家外》《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等作品接连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
谈及听花岛的创作理念,总制片人赵优秀的一番话道出了核心:“我们始终在做一件事:为短剧观众服务,为观众的满意而努力,做观众和团队都喜欢的短剧作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听花岛在制作环节付出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时间与精力。在短剧行业普遍追求高效、拍摄周期多为7天左右的大环境下,听花岛却坚持将拍摄周期延长至两周,只为有更充足的时间打磨细节。赵优秀表示,希望观众在观看每一集短短三分钟的短剧时,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爱与温暖,让观众觉得为短剧花费的时间是有价值的。
听花岛对观众的尊重,首先体现在那些“看得见的细节”之中。无论是《香雪映宫阙》里矜贵英俊的冷面督公顾亭雪,《念念有词》中充满活力、活人感满格的多巴胺少女桑鹿,《只为占有你》里凭借一双金色翅膀在T台惊艳全场的超模姜也,《双面权臣暗恋我》中一头白发、自带破碎感的巫族“小狗”席林,还是《请君入我怀》里敢说敢做、活泼可爱的宋瑶枝,每一个鲜活的角色形象背后,都离不开听花岛造型团队以及造型总监温辛的不懈努力。
温辛是业内出了名的细节控、完美主义者,甚至自嘲有“强迫症”。她在采访中提到:“我们会结合剧本人物形象,放大演员的美和帅气,给每个人物量身定制造型方案,细致到一颗纽扣、一根头发丝。”她始终怀揣着一个目标——“我希望每一次都能惊艳到观众”。即便在短剧制作周期短、大家更看重效率,造型设计容易被忽视的行业现状下,听花岛的造型团队依旧为每个项目精心设计单独的造型方案,将细节落到实处。初版方案完成后,平均要经过2-3次修改,确定修改版后,再进行真人定妆,最终确定执行版,整个过程严谨细致,只为确保呈现给观众的效果能让大家满意。而且,根据不同的季节,妆造团队还会制定相应的搭配细则,连颜色的搭配比例、配饰占比等细微之处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不仅如此,在道具方面,听花岛同样花费了大量心思。以《念念有词》为例,温辛为桑鹿这个角色准备了众多充满萌感的道具,小玩偶、Kitty造型的牙刷、美乐蒂抱枕、彩色零食车、章鱼小碗等,这些精心挑选的道具,让角色的幸福感与剧情的治愈感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进一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从妆造上的一根发丝,到成片中的每一帧画面,听花岛一步步从最初的“借光”前行,成长为如今能够“自带光芒”的行业标杆,始终将“尊重观众”融入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它的崛起并非依靠一两部作品的偶然成功,而是凭借着对观众用心的坚定信念,从无到有、从一到十,脚踏实地逐步发展壮大。
早期,听花岛团队在拍摄过程中,受成本等多种因素限制,只能在有限的场景内尽力追求理想的拍摄质感,竭尽全力不让观众失望。直到不久前,听花岛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吊车和大灯。当团队站在属于自己的灯光下时,内心满是感慨,过去那些艰难前行的岁月,都成为了如今最珍贵的勋章。从“借光”拍摄到拥有“自己的光”,听花岛用了两年时间。赵优秀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动情地说:“我真觉得还挺感慨的,从借别人家的光,到我们自己可以吊我们自己的灯,其实过了一年多、两年的时间,终于有了自己的光。”
除了在“看得见的细节”上精益求精,听花岛在观众“看不见的流程”里同样下足了“笨功夫”,始终秉持较真的态度。在听花岛,一部短剧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最终上线与观众见面,必须严格经历九个环节,分别是立项、剧本创作、定位会、围读会、筹备、开机拍摄、后期制作、上线以及复盘,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确保了作品制作的规范化与高品质。
在短剧制作流程方面,听花岛团队还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高效沟通方法——定位会。赵优秀在采访中介绍道:“在前期剧本交付到制作端的节点上,所有主创人员都会参与定位会,我们会再次确定项目的目标、导演的重点、制片的发力点、编剧的创作表达,之后导演和编剧会进行全本的详细围读……大家高效配合,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全员参与、明确分工、高效协作的模式,有效避免了制作过程中的沟通壁垒,确保了创作理念能够准确传达并落实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中。
尽管听花岛的短剧拍摄周期相对较长,产量也不算高,但制作团队始终秉持着悉心打磨每一部作品、讲好每一个故事的理念,坚定地追求短剧精品化。一部短短100多分钟的短剧,背后凝聚的是编剧、导演、演员、制片、灯光、摄像、剪辑、配音等众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情感投入,承载着所有人“想给观众讲好一个好故事”的真心。
在短剧创作的道路上,情怀、创新与美学,是听花岛始终不愿妥协的精品标准。今年春天,听花岛的《家里家外》一经推出便引爆短剧热度,深受观众喜爱。导演杨科南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个美好家庭的向往,这个是非常普世的情感,那这个情感就是很具备社会价值的。”家、爱与温暖,正是听花岛在作品中最想向观众传递的主题。听花岛坚信,只有创作出既让观众喜爱,又能获得团队认可的作品,这样的短剧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在剧本创作环节,团队始终坚持“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的信念。为了拍好《家里家外》这部年代家庭故事,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他们深入研究经典韩剧《请回答1988》,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了10万字的报告,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同时,团队成员还实地走访了四川的街头小巷,倾听当地居民讲述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将那些曾经打动人心的瞬间融入剧本创作中,让作品更具真实性与感染力。
听花岛的编剧黄经天曾说:“我们做一个项目基本上就是会按照一个标准:表达、创新和美感”,并且强调“创新是生命力,是心脏”。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标准与理念,听花岛从不迷信过去的成功经验,而是时刻关注观众的口味变化与需求。团队会按秒分析热门短剧、短视频以及长剧、电影的内容,每天对创作思路进行迭代优化,通过这种方式深入了解观众的喜好,明确观众真正想看到的内容。
在当前以IP改编为主流的短剧市场中,听花岛却始终坚守原创之路,不断探索短剧创作的新可能。听花岛坚信,创新是行业发展最可贵的价值,也是团队最核心的能力。为了激发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与创作灵气,听花岛每年会将20%-30%的内容用于探索行业上限,致力于打造超出观众预期、改变外界对短剧偏见的优质作品。秉持着“行业没有什么,听花岛就做什么”的理念,团队不断尝试拍摄观众没看过、却又渴望看到的内容,《家里家外》《破晓》《正义之刃》《没关系是家人啊》等一系列创新题材的作品,正是听花岛在短剧原创领域的全新探索与突破,为短剧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追逐光,成为光,带来光”,这不仅是听花岛的发展愿景,更是其在短剧创作道路上的真实写照。赵优秀表示:“听花岛希望能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一束微光,这道光不必强烈耀眼,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愉悦和温暖,就足够了。”未来,相信听花岛将继续秉持初心,在短剧精品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温暖与感动,也为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邢台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