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抗联精神的时代回响与抗战剧的新标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1 20:12 3

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出品,无止境文化联合出品并承制的热血归途群像剧《归队》,于8月25日在CCTV-8黄金强档和腾讯视频同步上线,一经播出便迅速成为观众热议

原创 王禹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出品,无止境文化联合出品并承制的热血归途群像剧《归队》,于8月25日在CCTV-8黄金强档和腾讯视频同步上线,一经播出便迅速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归队》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抗战为叙事背景,讲述了一支抗联小队在经历惨烈战斗与大部队失联后,幸存战士重返部队与民族精神回归的故事。

该剧由曾创作《闯关东》的著名剧作家高满堂任编剧,《无尽的尽头》导演臧溪川执导,胡军、李乃文、陈靖可、袁姗姗、任彬、宋家腾、蒋欣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演员们的出色演绎,《归队》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更在当下时代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共鸣,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影响力

多维叙事与历史真实

《归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在叙事手法上,《归队》采用“大题材小切口”策略,以胡军饰演的排长鲁长山(老山东)串联起失散战友的归队历程,这种“散-聚”结构以散点透视法还原了历史原貌,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宏大炮火叙事,将几条迥异的“归队之旅”表现得各有看点

人物塑造上,该剧打破传统抗战剧的英雄符号化形象,赋予角色真实的情感和人性的挣扎。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会恐惧、会犹豫,但在战争的洗礼下,逐渐坚定信念,成为真正的英雄。鲁长山(老山东)带领残部在林海雪原寻找归队方向,汤德远在困境中曾有信仰动摇却愈发坚定,田小贵从少爷成长为抗联战士,兰花儿用自己的抗联精神把“土匪窝”打造成一支精装队伍,高云虎在爱情与使命间选择重返战场……不同角色的命运轨迹交织,既增强了剧情的节奏感与悬念感,也拓宽了叙事维度,让观众看到战争的残酷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真实而细腻的刻画打破了观众对战争题材的距离感,让大家走进角色内心,理解他们的抉择与担当。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编剧高满堂在开发创作的4年间,多次深入东北抗联旧址进行采风调研,还特地采访了30余位抗联战士及后人,广泛搜集一手史料。

拍摄中,剧组深入长白山腹地完成实景拍摄,从抗联成员在山林间吃野草、用雪搓松子果腹等细节,到零下30°C的林海雪原实景、手工制作泛黄棉袄并塞入草屑、“冰面爆破”技术、日军台词由专家纠正发音、服装和武器经军工考证等,都让这个发生在东北的故事充满说服力。

小人物与立体英雄群像

区别于传统抗战剧聚焦宏大战争场面与传奇英雄人物的叙事模式,《归队》另辟蹊径,选择以普通抗联战士的成长轨迹为切入点,通过描绘一支东北抗联小队在与大部队失联后,历经千难万险重新集结归队的艰辛历程,以小见大地展现了14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历史。这种“小人物,大历史”的叙事视角,让观众得以透过个体命运的微观视角,触摸到历史洪流的汹涌澎湃,感受到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他们在绝境中奋起反抗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

《归队》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普通抗联战士的命运起伏、情感褶皱与精神觉醒,将抽象的抗战精神具象化为可感的个体生命体验。比如鲁长山(老山东)在战友牺牲时颤抖着手点燃烟袋锅,那颤抖的双手和眼中的悲痛,展现出他铁血柔情的一面,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承受的巨大伤痛;汤德远从懵懂到坚定的成长历程,通过他在面对日军威胁时的恐惧、愤怒,以及在战斗中的逐渐勇敢和担当,让观众看到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蜕变。这种从小人物视角出发的叙事方式,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深入理解抗战精神的本质。

《归队》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为剧集增色不少,胡军饰演的排长鲁长山(老山东)坚毅果敢,是队伍的灵魂核心,他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还是面对战友和百姓时的温暖关怀,都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一位真实的抗联英雄;李乃文把汤德远从迷茫到坚定的心理变化演绎得入木三分,尤其是他在经历生死考验后的觉醒,令人印象深刻;倪大红一改往日“反派专业户”形象,成功塑造了从懦弱到觉醒的平民英雄老驴子,其细腻的表演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层次感;蒋欣饰演的大阔枝,外表泼辣,内心却满是救国的赤诚,她的精彩诠释为剧集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些演员们凭借扎实的演技,让角色跃然荧屏,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苦难与抗争。

“哪有小人物啊,都是为了家国拼命的大英雄”——这句台词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还强化了人物群像的记忆点。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成长背景和情感脉络,他们在战争的洗礼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文化价值与时代回响

《归队》不仅仅是一部讲述战争故事的电视剧,更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与传承

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电视剧,《归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责任。它让年青一代直观地了解到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剧中,抗联战士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缺衣少食,武器简陋,却依然顽强地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战斗,在面对日军的围追堵截、残酷迫害时,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战斗中相互扶持、团结协作,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剧中展现的东北抗联战士们“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价值,它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担当,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归队》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生动的人物塑造、震撼的视听呈现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为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它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精神的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归队》的播出也有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抗战的真实历史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它让世界看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的了解和尊重,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广电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