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兰花儿背叛,高云虎才知道,大阔枝和庞四海关系很不一般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1 19:54 3

摘要:游世龙的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松林镇的安宁。这位盘踞一方的势力人物曾撂下狠话——他若身死,日本人定会将松林镇搅得鸡犬不宁。果不其然,他的尸体尚有余温,一队日军便浩浩荡荡开进了镇口,领头的是个化名“朱掌柜”的日本人。

游世龙的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松林镇的安宁。

这位盘踞一方的势力人物曾撂下狠话——他若身死,日本人定会将松林镇搅得鸡犬不宁。

果不其然,他的尸体尚有余温,一队日军便浩浩荡荡开进了镇口,领头的是个化名“朱掌柜”的日本人


不同于其他日军挨家挨户粗暴盘查,朱掌柜径直走向了大阔枝的店铺。

他刻意伪装成被日军欺压的普通商人,唾沫横飞地控诉日军暴行,试图套取大阔枝的信任。

可大阔枝并非等闲之辈,仅凭朱掌柜那双擦得锃亮、与“受难商人”身份格格不入的皮鞋,便识破了这场拙劣的伪装

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一个身影的出现打破了僵局——松林镇警察署署长庞四海。


他几句话便将朱掌柜叫走,留下大阔枝暗自松气的同时,也让旁观者心中泛起疑惑:这贪财好色的庞四海,为何总在关键时刻帮大阔枝解围?

提起庞四海,松林镇人大多没什么好印象。作为警察署的“一把手”,他明着仗势欺人,哪家商铺想安稳经营,没少给他塞钱,单是大阔枝一家,每年“孝敬”的银子就不是小数目。

比起游世龙的阴狠,他的“坏”更直白,也更让人不齿。

可随着一桩桩事件的发生,这个男人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才是松林镇隐藏最深的“守护者”。

最早显露端倪的,是高云虎被救事件。


当时刘大彪将受伤的高云虎藏在大阔枝店内,酒后发现人不见踪影,便以“窝藏嫌犯”为由,非要闯进大阔枝的内屋搜查。

两人争执不下时,庞四海顶着大雨连夜赶到

按以往惯例,收了好处的他该直接呵斥刘大彪,可这次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提出“进屋查看”,还让刘大彪跟着一起。

这一举动看似“胳膊肘往外拐”,实则是精妙的保护。


庞四海心里清楚,高云虎就藏在屋内,若强行阻拦搜查,只会加重刘大彪的怀疑,后续麻烦不断。

不如亲自带队搜查,用“无人”的结果彻底洗清大阔枝的嫌疑——他早已暗中示意大阔枝转移高云虎,屋内自然空空如也。

更让人起疑的是他的“及时性”:雨夜深夜,若非一直关注大阔枝的动向,怎会在冲突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

后续小红枣设局抓游世龙的事,更让庞四海的身份添了几分神秘。


高云虎凭借对游世龙戏腔的记忆,让小红枣在戏台上邀人同台演唱,想借此锁定目标。

可小红枣吆喝半天,台下无一人响应,眼看计划要泡汤,庞四海突然上台开嗓,带动其他掌柜纷纷参与。

事后不久,与游世龙有关的棺材铺老板被杀,以庞四海的警惕性,不可能看不出这是一场针对游世龙的局。

可他不仅没揭发,反而主动给高云虎和福庆办了身份证明,让两人能继续留在松林镇开展工作。


直到朱掌柜事件,庞四海的立场彻底清晰。他与朱掌柜对话时的熟稔,以及对其真实身份的了然,都证明他早已知晓日军的阴谋。

那次“解围”并非偶然,而是他刻意为之的保护——他就像潜伏在暗处的猎手,默默守护着大阔枝、高云虎这些抗联力量。

就在松林镇暗流涌动时,葱山之上也上演着一场关于“归队”的抉择

兰花儿本是抗联小分队的一员,因受伤暂留葱山养伤,与排长老山东约定,伤愈后便归队。

可老山东再次来到葱山时,却看到了出乎意料的一幕:兰花儿与葱山的人相处融洽,大家一口一个“嫂子”叫着,她身边还站着个名叫小白马的汉子。


老山东没有上前,悄悄转身离开。他看得出来,兰花儿在葱山过得很好,这是他放心的理由;

另一方面,他此次回家是为了看望妻儿,带着兰花儿确实不便。

可外人不知道的是,兰花儿选择留下,并非贪图安逸,而是另有打算

打动兰花儿的,是小白马的细心。当初兰花儿被日军追杀,小白马救了她。

闲聊时她随口提起母亲和村民都被日军杀害,本没指望对方放在心上,可小白马却记在了心里。

他偷偷跑到兰花儿遇袭的地方,试图寻找她母亲的遗物,无果后又特意买了祭奠用品,陪兰花儿缅怀亲人


这份粗粝外表下的温柔,让兰花儿渐渐卸下防备。

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留下的,是葱山人的“底细”

一次偶然的机会,兰花儿救下了受伤的葱山成员老三,凭借这份恩情,她摸清了大家的过往——这些人大多是被日军逼得家破人亡,才躲进葱山当起了“土匪”。

兰花儿心里清楚,他们并非天生愿意落草,只是缺一个靠谱的组织者。而老山东带领的抗联队伍,正是他们的归宿。

于是,兰花儿接受了小白马的心意,选择留在葱山

她不是背叛了“归队”的约定,而是想带着葱山的几十号人一起归队,为抗联注入新的力量。

从松林镇到葱山,从明面上的奔走 to 暗地里的守护,这场“归队”之战从未是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老山东带着信念穿梭在各个据点,富家少爷田小贵逼着父亲为抗联捐钱捐物,兰花儿在葱山默默积蓄力量;

汤德远嘴上说“不归队”,却悄悄摸去八棵松打探消息;

高云虎和福庆在松林镇开起山货店,实则为抗联筹集经费;

庞四海顶着“贪官”的骂名,一次次在刀尖上保护战友。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可正是这些普通人在各自岗位上的竭尽所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才汇聚成了抗敌的洪流。

所谓“归队”的胜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抵达,而是一群人的奔赴,是每一个心怀家国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共同的信仰。

来源:言之有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