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作者赵德发:土地是万物根基,年轻人为何该重新认识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1 07:42 2

摘要:一部《生万物》,让鲁南农村的土地故事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这部改编自赵德发小说《缱绻与决绝》的央视热播剧,不仅因杨幂、欧豪等主演的“先婚后爱”情感线引发二创狂欢,更因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深刻刻画,让观众重新思考“泥土”的价值。近日,原著作者赵德发接受《环球时报

一部《生万物》,让鲁南农村的土地故事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这部改编自赵德发小说《缱绻与决绝》的央视热播剧,不仅因杨幂、欧豪等主演的“先婚后爱”情感线引发二创狂欢,更因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深刻刻画,让观众重新思考“泥土”的价值。近日,原著作者赵德发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揭开这部跨越30年创作背后的故事。

1995年,赵德发写下《缱绻与决绝》,用四代人的命运勾勒20世纪中国农民与土地的纠葛。小说中,“缱绻”是老一辈对土地的痴恋,“决绝”则是新一代离土进城的转身。而电视剧截取1927至1944年的历史片段,以封大脚、绣绣等人的爱恨情仇为切口,将农耕文明的精髓浓缩在“试春气”“踅谷仓”等鲜活场景中。赵德发坦言,改编最成功之处在于“让土地成为主角”——它不仅是生存的依托,更是人性的镜子。

剧中封大脚的原型,是赵德发听闻的一位“恋土成痴”的老农。即便在合作社时代,他仍固执地收割“自己的”庄稼,将流产的胎儿埋进亲手开垦的土地。这种近乎信仰的执念,与当下年轻人对土地的疏离形成鲜明对比。赵德发认为,土地崇拜虽已淡化,但“土生万物,地载群伦”的真理从未改变。“离开土地,人类无法生存。”他强调,现代社会的粮食安全、生态危机,根源都在于对土地的忽视。

对于“美化地主”的质疑,赵德发直言,文学不该被阶级标签束缚。历史上,地主与佃农的关系远比想象复杂,人性更非非黑即白。而剧中山东方言“知不道”“拉呱”等出圈,恰恰证明地域文化能让故事更鲜活。他笑称,连外国网友都在学“俺”,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输出?

若续写30年后的故事,赵德发预言土地流转将重塑农业格局——规模化经营让农民重获尊严,而“向海图强”的海洋文学、城市文学也将崛起。但无论题材如何变迁,土地始终是文明的起点。正如他所说:“年轻人不必像封大脚一样守土,但至少该知道,脚下的泥土,托起了我们的一切。”

来源:喜悦畅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