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鱼》:不修仙,只修爱——当仙侠剧开启“咸鱼模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1 07:06 3

摘要:然而今夏热播的《献鱼》,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姿态挣脱套路——不执着于修为进阶、不沉迷于宏大叙事,反而以“咸鱼哲学”和“反卷恋爱”重新定义仙侠。

《献鱼》点评之四

提起仙侠剧,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仍是“练级打怪、飞升渡劫”的传统叙事。

然而今夏热播的《献鱼》,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姿态挣脱套路——不执着于修为进阶、不沉迷于宏大叙事,反而以“咸鱼哲学”和“反卷恋爱”重新定义仙侠。

《献鱼》改编自晋江文学城小说《向师祖献上咸鱼》,从根源上就与传统仙剧分道扬镳。

女主角廖停雁以现代社畜身份穿越至仙门,将修炼视作“上班”,把飞升称为“KPI”,甚至敢于向大乘期师祖司马焦提出“带薪休假”。

她代表的不是逆天改命的热血,而是拒绝内卷、崇尚躺平的“咸鱼精神”。

男主角司马焦同样极具颠覆性。原本是抬手可血洗仙门的“疯批师祖”,却在廖停雁“无欲无求”的态度的感染下,逐渐收敛杀心,甚至为她在意起鞋是否被弄脏这类小事。

两人关系的展开,不像传统仙侠中“势均力敌”的爱情博弈,反倒更像一场发生在修仙世界的“职场反向管理”。

剧中频繁出现的“薯片吻”“花海吻”等亲密场面,并非只为撒糖而设。它们实质是角色心理成长与关系演变的视觉化表达。

“薯片吻”中那0.5厘米若即若离的距离,既是试探也是心动,是现代人与修仙者之间谨慎而幽默的互动方式;而在花海中,司马焦颤抖的指尖和逐渐温柔的目光,是他从阴鸷孤煞转向懂得爱的关键转变。

这些镜头不是突兀的情感添加剂,而是两个灵魂从封闭到敞开、从冷漠到温暖的见证。

更值得品味的是,剧中“修为提升”的方式也依托于情感发展:

廖停雁从炼气跃升至化神,靠的是司马焦自愿赠予的血凝花;后期灵火相传、共掌魔域,也源于彼此深刻的信任与默契。

《献鱼》借此传递出一个观念:真正的“修仙”,未必是法术的累积,而是学会如何去爱。

《献鱼》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呼应了当下年轻人的情绪与现实焦虑。

Z世代早已对“拯救苍生”式的宏大叙事感到疲惫,反而更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情绪舒缓与自我映照。

廖停雁的“咸鱼态度”,本质是对高强度竞争的反叛,她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松弛感”生存状态——

不必登顶,开心就好。

而司马焦那种“与世界为敌却独宠一人”的设定,则精准击中了观众对“无条件偏爱”的情感渴望。

他不要求女主变强,反而护她周全,这种关系模式为现实中常感压力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温柔的情感代偿。

此外,该剧在传播方式上也极具网感。短时长、强情绪、可截屏传播的亲密片段,

如“薯片吻”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发酵,话题“献鱼窒息感撩人”播放量破亿。观众不仅消费内容,更参与解读、二次创作,实现“情感共创”。

《献鱼》或许削弱了修仙题材中“修炼”的过程,但却强化了“修心”的旅程。它用看似轻巧的方式,讨论的是权力、创伤、信任与如何爱人的深刻命题。它不刻意崇高,却让仙侠真正落地于人的情感。

或许仙侠剧的未来,未必需要多么壮阔的三界叙事。像《献鱼》这样——让主角在花海中分享半片薯片,在修仙世界里认真谈恋爱,反而更贴近我们渴望的“仙味”:

那不是遥不可及的飞升梦,而是有人愿意为你放下屠刀、陪你闲度余生的温暖。

来源:初晓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