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央视热播剧《生万物》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眼泪与点赞。这部剧改编自赵德发的“农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以民国时期鲁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宁绣绣被土匪劫掠、父亲抛弃后,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韧,在土地上绝地重生的故事。
最近,央视热播剧《生万物》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眼泪与点赞。这部剧改编自赵德发的“农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以民国时期鲁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宁绣绣被土匪劫掠、父亲抛弃后,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韧,在土地上绝地重生的故事。
剧中宁绣绣的遭遇令人揪心,但她选择的道路却让人惊叹。从大地主家的小姐到庄户人家的媳妇,从被动等待依靠到主动思考选择,她完成了一次女性的觉醒。
故事开头,宁绣绣作为天牛庙村首富宁学祥的长女,本应嫁入费家成为少奶奶。然而新婚当天,她被土匪绑票,索要五千大洋赎金。
面对女儿的生命与土地的抉择,宁学祥选择了保地舍女。这位坐拥七百亩土地的地主,竟然舍不得卖地救女。
宁绣绣看清了父亲的真面目:“爹,您舍不得卖地赎我,我就把自己卖给土地,从今往后,我不是宁家绣绣,我是天牛庙的庄户媳妇。”
人性的底层逻辑是任何情感的份量,都无法超越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守护。即使亲生父母,也可能在权衡利弊后放弃你。
被父亲抛弃后,救她出匪窝的封大脚成了宁绣绣的救命稻草。她毅然嫁入封家,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变成了需要烧火做饭、下地挑粪、砍柴种地的庄户媳妇。
很多人觉得宁绣绣嫁给封大脚是和父亲赌气。事实上,她看上的是封大脚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的品质。封大脚不顾性命救她,事后不图回报,一心顾忌她的名声。
封大脚确实重情义:照顾宁绣绣的生活习惯,替她买来牙粉、肥皂,拿家里唯一的水缸给她洗澡用;明知两人婚姻仓促,仍帮助宁绣绣与前任恋人续缘;在对方失约后,敲锣打鼓用八抬大轿迎娶绣绣,给她体面的婚礼。
从宁家到封家,宁绣绣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物质贫乏,而是流言蜚语。村里谣传她被土匪“坏了”,失去了贞洁。
面对这些无端辱骂,宁绣绣却淡然处之:“在乎我的人,会理解我的选择;不在乎我的人,无需解释。”
她认为:“在乎的人早就在乎过了,不在乎的人说什么也没用。”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她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平和心态。
正如李敖先生所说:“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宁绣绣在封家展现了“把日子过出花”的本事。她赊账买牛,“拿捏”公公封二,谋划种丹参,展现出前瞻眼光。
她从零学起,不会生火就学生火,不会种地就学种地。不理解父辈对种植草药的排斥,就去解决他们的顾虑;无法得到丈夫的支持,那就自己去尝试。
她的母亲临终前说:“绣绣是能把苦日子过出花来的人,她有脑子,有心气,有毅力,命运只要碾不死她,她就能活出个样来。”
地能生万物,人也能绝地重生。只要心不死,手不懒,日子就能生出花来。
宁绣绣的妹妹宁苏苏则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宁学祥舍不得卖地,只能“卖二女儿”,让宁苏苏替姐姐出嫁,以维持与费家的联姻。
费文典不喜欢宁苏苏,新婚之后便逃回了城里,宁苏苏几乎一个人守着活寡。她想回家,宁学祥再次拒绝。
宁苏苏没有姐姐那份心气去改变现状,“只会躲在角落里哭泣,生活稍微给她点颜色,她就扛不住。”最终在孤独、贫困和绝望中日渐憔悴。
姐妹俩同样出身地主家庭,同样遭遇婚姻变故,却因不同的心态和选择,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剧中宁绣绣的扮演者杨幂在路演时说过:“圈子是用来托底的,不是在低谷时落井下石。”
宁绣绣嫁给封大脚后,结识了老药农、木匠师傅和跑商的寡妇王婶。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她买耕牛缺钱时凑出银票,在丹参田遭虫害时连夜支招,在暴雨天冒雨帮她抢收蓑衣。
好的圈子能生万物,人也能在正确的圈子里绝地重生。但最终,女人最硬的底牌,不是婚姻,不是子女,而是自己的坚韧与豁达。
来源:小芝影视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