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中的穿帮镜头,看一次笑一次,看看你都发现了哪些?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9 19:34 2

摘要:作为一部年代剧,《生万物》的农村场景设置本该成为观众代入感的重要来源。然而,它的穿帮镜头却让不少人一秒跳戏,场景用心程度直接“拉胯”。

《生万物》都播完了,热度还一直在。刚刚追完这部剧,竟然发现了几个穿帮的镜头,看一次笑一次。

这部剧是年代剧,有杨幂这样的主角,还有很多老戏骨,口碑也是不错。但是出现的这几个镜头也实属不应该。

作为一部年代剧,《生万物》的农村场景设置本该成为观众代入感的重要来源。然而,它的穿帮镜头却让不少人一秒跳戏,场景用心程度直接“拉胯”。

在一场村民干农活的戏中,有一片田地竟然被覆盖上了薄膜大棚。

很明显,这样的场景严重不符合历史常识。薄膜大棚直至上世纪后期才得以广泛使用,更别说是在经济落后的乡村。

这样的穿帮,既浪费了演员的演技,也让观众对剧情的年代真实性直摇头。

还有一处田间戏份,黄牛在悠闲地拉磨,镜头随意一晃,竟拍到了背景中亮闪闪的彩钢瓦屋顶!这样的现代建材,竟然出现在一个讲述民国故事的剧中,导演的这种操作,还真是让人又气又笑。

要想还原民国农村生活,饮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细节。但是,《生万物》在细节处理上的疏漏,却让美食变成了啼笑皆非的“现代符号”。

有一场村头宴席上,虽然饭桌上的主菜大多符合其设定背景,都是粗粮主打,但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居然摆上了一盘虾!

您说大虾是稀罕物吧,它确实是。

可别忘了该剧的背景是发生在偏远山区的贫困村落,即便现在运输技术发达,距离海边较远的山区也很难吃到最新鲜的虾,更不必提那个年代。

更搞笑的是,大冬天,镜头一转,男主拎在手里的却是一根绿油油的新鲜大葱。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大葱一般在三月播种、十月收获,冬季存的大葱即便放再好的地方,也早该有些蔫黄。

如此绿葱,只能让人怀疑,“这位种葱的大哥,您家用的不会是高科技种植法吧?”

除此以外,《生万物》在道具制作上的表现也让人质疑。

有一幕戏份,是杨幂扮演的女主绣绣吵架时“怀孕”的肚子突然变“方”了,看上去仿佛肚内的“宝宝”随时会踢穿某种道具翻出来。

这一细节让观众笑到胃痛,感慨“不怀疑是杨幂的演技,只怀疑剧组道具师是不是喝醉了”。

更离谱的是民国时期的医院场景。

剧中有一段封大脚被送到医院拔毒,输液竟然使用的是细输液管,再配上几贴现代医疗胶布,看起来既违和又像某种医疗广告植入。

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输液技术刚刚普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精细的设备。在剧中出现这样细致的错误,还真让人怀疑难道是编剧的问题?

逻辑穿帮

如果说场景和道具穿帮还能解释为制作疏漏,那么《生万物》在逻辑上的bug就更让人“大跌眼镜”。其中最令人捧腹的,就是人物突然变换“身份”的魔幻操作。

剧中封四这一角色,本该是一位欠债一头扎入匪帮的马匪。然而在后面的民兵团场景中,这位封四摇身一变竟又成了村里的正义之士,开始积极参与抗击外敌的行动。

这反转实在是让人摸不到头脑,难道导演没找够临演角色,就让这个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来凑数?

更神奇的是,有村民明明手被绳捆得结结实实,但摔下斜坡的一瞬间绳子竟然神奇地消失了;然而下一秒切换镜头,束缚又莫名其妙地回来了。

还有一场戏,铁头农算会上,在清点人数,上面明明写着91人,但是细看之下,只有62人,如果把秀秀算上的话才63人,这人数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网友严重怀疑,是导演是不是没钱请群演了。但是也不能这样糊弄观众呀。

这种逻辑上的不严谨,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怪不得网友戏谑地评价:“《生万物》的真正魅力,在于剧情与逻辑的‘斗智斗勇’。”

结语

尽管这部剧在演员表演和剧情设定上独具特色,但频频出现的穿帮问题却为其整体呈现大打折扣。

一部成功的年代剧不仅需要演员带入角色,还需要有力的制作团队,将布景、道具、妆发、乃至镜头语言都做到完美契合。穿帮镜头的高频率出现,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制作方在细节把控上的严重不足。

不过有趣的是,越是穿帮镜头多,越有观众因为“猎奇心”追剧,甚至亲自去找bug,积极发帖讨论。可以说,《生万物》在穿帮这条路上,意外地走上了一条“黑红”之路。

不过还是希望导演和制作团队能细心些,出一些精致的作品。那么你都发现了几个穿帮镜头?

来源:酒馆茶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