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必大家都听说了,《生万物》火得一塌糊涂。它没开播前,我也早和大家预告了。但说实话,有杨幂在,打心眼里对它没期待,甚至觉得要是赵丽颖来也许会更好些。现在倒好,追完后,严重打脸。我甚至忍不住翻出原著小说对照着看。它让我重新思考,原来好的制作班底,不仅能带飞一个演
想必大家都听说了,《生万物》火得一塌糊涂。它没开播前,我也早和大家预告了。但说实话,有杨幂在,打心眼里对它没期待,甚至觉得要是赵丽颖来也许会更好些。现在倒好,追完后,严重打脸。我甚至忍不住翻出原著小说对照着看。它让我重新思考,原来好的制作班底,不仅能带飞一个演技平平的演员,还能为俺们带来真正有深度、有灵魂的好剧。
该剧背景了解一下。《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获得人民文学奖的小说《缱绻与决绝》,光是 “人民文学奖” 这个背书,就足以说明故事的厚重感。原著作者赵德发本身就是山东人,对鲁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有着深入的观察,这也为剧集的真实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剧集的故事发生在鲁南农村,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可不是随便选的时间段 —— 这段时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军阀混战、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多重冲击,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被反复撕扯,正是展现时代洪流与个体命运的绝佳窗口。
剧中主要讲述了宁、封、费三个家族两代人,因为土地而产生的命运起伏。土地,这个元素贯穿全剧,不但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更是连接人物情感和时代脉络的重要纽带。剧里围绕土地的买卖、争夺、守护等情节,把农民和土地之间那种深厚又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在时代变革下,土地对人们生活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
接下来,对剧咱不吹不黑,客观聊聊。
一开场,宁绣绣出嫁当日被土匪绑架,为啥要绑架她?因为她是地主宁家的女儿,绑了她就能要到赎金,而赎金的形式,不是银子,而是土地。
这一开场就把 “土地 = 财富 = 生存根本” 的核心逻辑抛了出来,挺牛!!
在鲁南农村这片土地上,封建土地制度像一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当时鲁南地区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据史料记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南地主阶层占据了当地 70% 以上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只拥有不到 30% 的土地,很多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要缴纳 50% 甚至更高比例的地租,遇到灾年,更是颗粒无收还得倒贴。
剧里就真实还原了这一历史场景:封大脚一家租种宁家的土地,每年秋收后,第一车粮食必须先送到宁家,自己家只能留下勉强够过冬的口粮。有一年遇到旱灾,庄稼减产,宁家不但不减租,还派人来催租,封大脚的母亲只能偷偷把家里仅有的一点杂粮拿出来抵债。这也是为啥,他们家都有10几亩地了,还不够吃喝,封二还一心想着买地买地的原因了。
宁学祥,作为地主阶层的代表,他不是简单的 “坏地主” 形象,而是把土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女儿被土匪绑架,土匪要他用十亩良田赎人时,他坐在太师椅上,手指反复摩挲着桌上的土地契约,眼神里满是挣扎 —— 一边是自己疼爱的女儿,一边是家族传下来的土地。他嘴里念叨着 “土地没了,宁家就彻底完了”在他心里,土地不只是财富,更是家族传承的根基,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
前几集,大家应该和我一样,觉得杨幂被大师们碾压了。但后来,可以说,渐入佳境。宁绣绣,成为了她近年来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从地主家的千金,到被土匪绑架、家族败落、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农妇,宁绣绣的人生曲折不堪。
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是下了苦功夫的。她提前三个月去山东农村体验生活,跟着当地农民学种庄稼、纺线、做饭,每天晒得黝黑,手上还磨出了老茧。剧里有一场戏,宁绣绣要自己纺线,她的手法特别熟练,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纺车之间,一看就是真的学过。而且她全程素颜出镜,脸上没有一点妆容,皮肤因为常年劳作显得粗糙,甚至还有淡淡的晒斑,完全打破了她以往 “女神” 的形象。
可以说,该剧全员出圈。欧豪这么多年从未走入我的内心。封大脚居然做到了。他把一个朴实憨厚、热爱土地的庄稼汉完全刻画。他扛着锄头下地的样子,走路时脚步沉稳,肩膀因为常年扛东西有点微微前倾,这些细节都处理得特别到位。
倪大红和秦海璐,迟蓬,林永健,沈丹萍等这些老戏骨俺们还有啥好说的?竖起大拇指就对了。
倪大红老师把吝啬地主宁学祥演得活灵活现,光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直击你我内心。
秦海璐演的费左氏,气场强大,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严。她管理费家的家事,处理家族之间的矛盾,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男性的果断。当然最后那几场戏,把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毒害全给演活了。
最近谁没被迟蓬老师的 “大脚她娘” 圈粉?全网齐刷刷点名表扬,这角色真的太 “破次元” 了 —— 乍一看,你完全不会联想到 “专业演员” ,她就是个农村老妇。而另一边,她的好闺蜜倪萍多年前的一段视频,近期也意外爆火,刷屏各大平台原来真的印证了那句话:金子从不会被埋没,只要有实力,总有一天会绽放。
林永健老师的封二,这个人物的根在土里。他不是 “像农民”,而是 “就是农民”
沈丹萍老师绣绣娘堪称一绝。虽然早早下线,却贯穿全剧一直留在我们心中。真正的演技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大师级别也。
为啥说全员出圈?邢菲饰演的宁苏苏,精准抓住“孩子气”特质,刚出场,风头差点儿盖过杨幂。都说地主家有傻儿子,她就是地主家的傻闺女。
仓鼠式啃馍、小企鹅式护姐冲锋等动物化本能表演,用娇憨感消解了苦情剧的压抑氛围,真正“把挣扎刻进骨头里,天真写在睫毛上”。
为了演好宁苏苏,邢菲提前半个月就跟着山东当地老人学习方言,“呗”“俺” 等语气词练到脱口而出,在片场休息时也坚持用方言和群演交流,让自己的口音更贴近角色,充满生活气息。
在与倪大红、秦海璐等资深戏骨大佬面前,她毫不畏惧,将自己情绪张力收放自如,没有前辈不夸她的。这不,她火速出圈,那都是因为群众都有发现美的眼睛。
张海宇凭的“郭贵耀”(绰号郭龟腰)想多说几句。小角色,大亮点。张海宇将郭贵耀这个天牛庙村的走脚商贩演的血肉丰满。
郭贵耀精明狡黠又带点善良,自卑敏感却又渴望被认可。在大结局中,郭贵耀和苏苏一起被费左氏下毒而死,他把郭龟腰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无奈、对苏苏的不舍都拿出来了。“意难平”啊。
张海宇在镜头前收放自如地掌控力,以及能把简单角色演出深度的功力,也该他出圈了。娱乐圈,人才为王啊。人才多多益善。
孙绍龙饰演的铁头也出了圈。铁头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脾气大、嘴硬心软、懒惰自私、感情冲动又权力欲强。前期窝窝囊囊,交不上租时只会撒泼撞墙,后期成为农会主任后膨胀目中无人,搞批斗、逼人跳坑。孙绍龙在细节上做了很多功课。他专门去学地方口音,让自己的语言更贴合角色;改变走路姿势,显得迟钝,还将皮肤变黑,留起乱胡子,从外形上更贴近一个贫苦的佃农。
尽管铁头这个角色有很多缺点,但孙绍龙也演出了他情感真挚的一面。在与银子的感情戏中,孙绍龙将青梅竹马的甜蜜和糙汉子的刚猛完美融合。导演,好眼力。
除了完美的角色塑造外,该剧里的制作细节,绝对是 “干货中的干货”。
剧组专门跑到山东临沂、日照等地的农村实地取景,这些地方还保留着很多百年前的老房子、老农具。剧里宁家的大院,就是在临沂一个古村落里找到的,院子里的石板路、墙上的砖雕、屋里的太师椅,都是真实的老物件,不是道具组做的仿制品。
剧组还特意请了当地的老人当顾问,指导演员的言行举止、服装道具等细节。剧中人物穿的衣服,都是按照当地传统样式制作的,宁绣绣作为地主小姐,衣服的面料是丝绸,上面绣着鲁绣纹样,而封大脚这些农民,穿的则是粗布衣服,上面还有补丁。
鲁绣是山东的传统刺绣技艺,为了还原这种技艺,剧组专门请了鲁绣非遗传承人来制作剧中的刺绣道具,光是宁绣绣的一件嫁衣,就花了三个月时间才绣好。
剧组为了还原农田的场景,竟然按照农历节气种庄稼。拍摄前一年,剧组就租了几十亩地,按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南地区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种上了小麦、玉米、高粱等庄稼。拍摄时,正好赶上庄稼成熟的季节,演员们在真实的农田里劳作,不用对着绿幕演戏,那种泥土的气息、麦穗的重量,都是真实可感的。
剧里的方言俚语不是生硬地堆砌方言,而是根据人物的身份和场景自然运用。农民之间聊天,会说 “俺”“俺们”“啥”“咋地” 这些鲁南方言词汇,而地主之间说话,则会用一些更文雅的词汇,这样既保留了地方特色,又不会让外地观众听不懂。
导演很擅长用镜头展现鲁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用航拍镜头展现一望无际的农田。配乐剧里用了很多山东民间乐器
最后,咱聊点现实意义,《生万物》之所以能打动人的原因。
快餐爽剧看久了。遇到难得好剧,谁能不夸?《生万物》通过讲述百年前农民与土地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土地的价值,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它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狗血的剧情,却靠着深刻的主题、鲜活的人物、精良的制作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为它鼓掌。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希望所有的电视创作者都能回归内容本身。真诚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来源:玛丽经典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