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何会派老十七去杀邬思道?这其中另有隐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6 17:09 1

摘要:先说结论:雍正派老十七(胤礼)去杀邬思道,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杀人命令,而是一个一石三鸟的超级权谋陷阱。雍正压根就没指望老十七能成功,甚至,老十七的成功反而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雍正王朝》里这个超级经典的桥段——畅春园惊魂夜。今天咱就给你捋得明明白白。

先说结论:雍正派老十七(胤礼)去杀邬思道,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杀人命令,而是一个一石三鸟的超级权谋陷阱。雍正压根就没指望老十七能成功,甚至,老十七的成功反而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咱们得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第一步:雍正刚上位,是个什么处境?

康熙爷刚在畅春园咽气,雍正接过这天下最大的摊子。但这时候,他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而是一个坐在火山口上的“准皇帝”。

外面有虎狼:他的八爷党兄弟们(老八、老九、老十)根本没服气,随时准备搞事情,到处散播谣言说雍正改了遗诏,得位不正。

身边有炸弹:这个“炸弹”就是邬思道。邬思道是谁?那是雍正当王爷时的首席师爷,是“阴谋办公室”的主任!所有雍正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比如怎么算计太子、怎么坑害兄弟、怎么揣测圣意、怎么派年羹尧去监视老十四……所有这些黑料,邬思道全程参与,门儿清。

雍正现在是皇帝了,以前干的那些脏事,就成了他最大的污点。而握着所有污点清单的人,就是邬思道。你说雍正怕不怕?晚上能睡得着觉吗?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让这样一个“活账本”留在世上。

第二步:雍正为啥不派大内高手,非要派老十七?

这就是雍正的阴险和高明之处了。他完全可以派大内侍卫直接冲进去乱刀砍死邬思道,但他偏不。他选择了刚刚来向他表忠心的、年纪比较轻、没什么政治头脑的“老十七”果郡王胤礼。

这其中的隐情可就深了:

试探老十七的忠诚度:老十七是“十三爷党”的人,和雍正关系还算近。雍正刚登基,他急需知道这些兄弟里谁是真听话,谁是假应付。派他去干“杀自己老师”这种极度阴私、极度缺德的活儿,就是最好的“投名状”。你去了,说明你真听我的话;你犹豫或者不去,那你就是有二心,我以后就得防着你。

给邬思道一个“跑路”的机会:这是最核心的一点!雍正和邬思道是几十年的主仆,两人默契到了骨头里。雍正内心对邬思道是有深厚感情和感激的,直接杀,于情于理他都下不去手(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但他又必须让邬思道“消失”。所以他派一个生手、一个性格不算狠辣的人去,而且搞出很大动静(大队人马举着火把),这哪里是去暗杀?这简直就是敲着锣鼓告诉邬思道:“快跑!皇帝要杀你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如果派专业杀手去,邬思道早就成刀下鬼了。派老十七去,就是给了邬思道一个反应和逃跑的时间窗口。

把自己摘干净,留个好名声:雍正后来可以对所有人说:“我没有杀邬先生啊!我那是派老十七去保护他!谁知道他自己心里有鬼,跑掉了嘛。” 你看,既除了心腹大患,又保全了自己“不忘旧情”的名声。黑锅?不好意思,那是执行人老十七没领会圣意,关我皇帝什么事?

第三步: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果然,一切都在邬思道和雍正这对老狐狸的算计之中。

老十七带着人马咋咋呼呼地来了。

邬思道多精啊,一看这阵仗就全明白了。他知道,雍正这是用一种“体面”的方式让他走。

他利用这个时间差,早就安排好了退路(半隐),并且用一番话点醒了老十七(大概意思是:王爷,这脏活你真能干吗?干了你就成了皇帝的屠刀,以后没好果子吃)。

老十七也不傻,被点醒后,也是磨磨蹭蹭,故意放水。最后回去复命,就说人跑了。

雍正一听“人跑了”,心里那块大石头才落地,目的完美达成。他表面上可能会斥责老十七两句办事不力,心里想的却是:“邬先生果然懂我,老十七也算听话。”

所以,整件事的真相是:

雍正和邬思道联手演了一出双簧。雍正用“派老十七刺杀”这个动作,(同时)完成了:对兄弟的忠诚度测试(考验老十七) 对旧臣的清理(让邬思道消失)对自己内心的交代(我没亲手杀恩人) 对天下人的说辞(邬思道自己跑的)

这根本不是一次失败的刺杀,而是一次完美的、心照不宣的告别。所有的隐情,都藏在雍正那帝王的冷酷和邬思道那谋士的智慧之中。他们俩,才是真正最懂彼此的人。

来源:小孙和你侃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