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新剧《归队》,刚一上线就闹得不小,观众议论声一波接一波,差评那叫一个多,抗战剧就这水平?几乎成了开播当天的固定弹幕。
央视新剧《归队》,刚一上线就闹得不小,观众议论声一波接一波,差评那叫一个多,抗战剧就这水平?几乎成了开播当天的固定弹幕。
东北抗联的故事,好多人都盼着能有点新东西,演员阵容也很强,胡军、李乃文、蒋欣,这搭配一出来,不少人满怀期待。
可谁能想到,开头就被网友一顿吐槽,热搜直接挂上去,开局就给整成这样,估计谁也没想到。
关于剧情,最先炸开的就是那个动物粪便里找种子的桥段。
战士们饿着肚子,在粪堆里翻找能吃的东西,按说这应该挺能体现艰苦,可实际一播出来,弹幕全是调侃,神剧、写实过头了吧!
有人说,这要是小时候看完,晚上吃饭都要多想两眼。后面还有狼扑人的情节,观众直接看傻了,觉得这段设计有点离谱。
有人去翻资料,说历史上真有类似事儿,可大部分人一边看一边笑场,感觉有点太用力了。
演员这块,挨骂最多的还得是袁姗姗。
她演的女主,形象太精致,皮肤白得发亮,妆容一点不糙,和那个时代的氛围完全搭不上。
有弹幕说,进土里一滚,发型还没乱。
关键表演也挺僵,尤其和母亲诀别那段,动作慢、台词直、眼泪没出来,观众看着干着急,真没哭出来啊!
李乃文演的二班长汤德远,动作幅度大,眼神用力,很多人觉得不像是打过仗的兵,更像在舞台上演独角戏。
骂声多,但夸的也有。有人专门盯着道具说话,说枪械型号、服装、抗联战士怎么生存这些,剧组是下了心思。
老一辈的回忆录里,真有战士靠草根树皮硬挺过来的故事。
胡军为这角色减了三十多斤,脸上全是褶子,眼神硬,气质有那味了。
蒋欣把角色的无力感拿捏得也挺细,很多细节都有人点赞,说她演得像教科书。
两头观众各有理。
有人觉得《归队》展现了历史的苦难,细节还原得好,应该给剧组点掌声。
也有人坚持认为,漏洞太多,演员选得不对,真没法共情。
微博、豆瓣、知乎,各种讨论都在刷,归队差评袁姗姗演技一晚上都没掉热搜。
收视率还是挺高的,首播就蹿到2.9%,第二天还在高位,电视剧热度没得说。
但豆瓣评分波动大,从一开始的五分多,掉到三分以下,后来又被拉回去点。
有人打低分,说希望以后别再看见这种抗战神剧,有人高分力挺,说只要肯还原历史,就是好剧。
光看分数,完全分不出观众到底是夸还是骂。
制作方态度很低调,没出来回应。
剧组有人说,拍戏前查了很多历史,导演也说,希望年轻人多看看真实的抗联故事。
至于袁姗姗的妆容,导演说让她涂黑了,结果观众还是觉得不够土,这也没办法,三言两语解释不清。
微博下面,几种声音吵得热闹。
有的说:女主一出来就把我劝退了。
也有人说:看胡军和蒋欣就值回票价。
豆瓣长评,主线分明的夸一通,节奏混乱的批一通。
知乎上探讨更细,有人考证历史说,这剧里战士的苦难现实里确实存在,但有些情节太戏剧化,没法全信。
也有人觉得,抗战剧不能光靠苦情和热血,还得拍出人物自己的故事。
关于选角,袁姗姗被质疑最多。有网友说,这种脸和气质,不适合演抗战剧,质疑是不是关系户。
这个话题又把影视圈的关系户现象带出来,大家越聊越远,剧没看完,倒是把选角内幕聊得热火朝天。
《归队》这次挨骂,也能看出观众审美是真的变了。
抗战剧拍了这么多年,套路用得太多,观众早就不吃那一套。
过去那种神剧式的夸张,现在一出来就被人挑刺。
可不拍新故事也没人看,拍细节吧又怕观众嫌慢,真是难为编剧和导演。
《归队》算是想往细节和人物上下功夫。
历史考证、演员减肥、服装道具,这些都做了,但剧情还是有人不买账。
观众现在要的是新鲜感,也想看到真实的历史,还得人物有血有肉。
抗战剧要想再火,光靠套路真不行了,必须得有创新。
《归队》这波争议,估计没那么快平息。
剧组花了心思,演员也下了功夫,但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想糊弄观众,已经行不通。
后面剧情怎么走,能不能扭转口碑,大家都在看着。
抗战剧拍到现在,尊重历史,尊重观众,这两条算是底线了。
这剧到底值不值得看,估计还得看后面怎么演。
有人说,国产抗战剧就这水平,也有人说,别急着下结论,后面可能有新东西。
大家怎么看,弹幕、评论区见。
来源:剧迷热议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