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大结局被网友吐槽:三百万货烂仓库,硬凹团圆戏太违和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7 23:25 1

摘要:《四喜》大结局被网友吐槽:三百万货烂仓库,硬凹团圆戏太违和

《四喜》这部剧的最后一集,搞了个热热闹闹的团圆饭,说是给全剧画上了句号。

可看完让人觉得,之前那些闹心的矛盾好像被谁偷偷按了清零键,不管是两口子的感情、一大家子的亲情,还是工作上的事,全都变成了大团圆。

那架势恨不得给每个人都塞一把糖。

可仔细一琢磨,这里面的逻辑漏洞比筛子眼还多,看着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就说冯志那事儿吧,他手里压着一批桑蚕丝,听着就值三百万,这钱拿出来,多少能解燃眉之急吧?

结果呢?

就那么让它在仓库里睡大觉,没人管没人问。

编剧这么写,简直是把咱们观众当傻子糊弄呢,这点小心思谁看不出来啊。

冯志活着的时候欠的那些债,算来算去也觉得不对劲。

他欠供货商两百多万,又把家里的大平层抵押了,借了两百万,这么一算,总共欠了快四百万。

可他手里不是还有那批桑蚕丝嘛,按前几年的行情就值三百万,现在这东西听说涨价了,说不定能值更多,翻几番都有可能。

要是搁现实里,哪个老板遇到资金周转不开,不得赶紧先把手里的货便宜点卖一部分,先把大头债务还上,剩下的再慢慢想办法东山再起啊。

可剧里的冯志倒好,放着这批能救命的货不管,愣是让它在仓库里“冬眠”,自己反倒在债务里越陷越深,最后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直到何丽华被生活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才突然想起老公以前提过的那个小作坊,跟拆盲盒似的,居然真让她找到了这批桑蚕丝。

这操作我就看不懂了,冯志之前到底在忙啥呢?

有这么好的货不早点拿出来救急,非得往绝路上奔?

还有更离谱的,就是冯家那房子抵押的事。

剧里说南州是个挺繁华的大城市,冯家那套大平层,两百多平米呢,地段又好,装修也挺气派。

按现在的市场价,怎么着也得值个大几百万吧?

可剧里说抵押出去才拿到两百万。

而且小区门口贴的卖房广告上写着,最大的户型才三百万出头,这价格,比咱们现实中不少南方县城的房价还便宜呢。

编剧是不是对现在的房价没概念啊?

这抵押金额,看着就像是写剧本的时候手滑写错数字了,太不真实了。

冯志明明靠着这批桑蚕丝就能翻身,却揣着这个“秘密宝藏”就这么走了,把一堆烂摊子留给老婆,这哪儿是塑造人物啊,分明是把冯志当成推动剧情的工具人了。

何丽华这个角色,在大结局里反差最大,也最让人觉得前后不搭调。

刚开始的时候,她多强势啊,嘴巴又毒,仗着冯家条件好,就对沈明珠他们家冷嘲热讽的,那副样子,妥妥的就是个恶婆婆嘛。

后来呢,儿子出事了,老公也没了,自己还被于虹气得脑溢血,抢救一下就花了几十万。

于虹也算够意思了,把自己的店铺卖掉,拿出二十多万来补偿她,不管怎么说,也算尽了份心意。

出院之后,何丽华没回自己家,反倒搬进了沈明珠养父母家里。

这下可好,跟怀孕的冯美奇住一块儿,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差点没被对方怀孕的消息再气出个好歹来。

她也是个不愿意寄人篱下的性子,就去找老公那个小作坊,这才发现了那批桑蚕丝。

这时候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这些年受的窝囊气,全都是因为不知道老公早就留了这么一手。

本来剧情到这儿,完全可以往“恶婆婆逆袭搞事业”那个方向发展嘛,结果编剧偏不,非要加些狗血的戏码。

为了给冯美奇那个没名分的孩子讨个说法,何丽华居然跑到上海去找孩子他爸姚西蒙。

好不容易找到了人,姚西蒙倒也愿意负责,可他那个妈,立马摆起了豪门老太太的架子。

对方一会儿炫自己在上海有多少套房、多少栋别墅,一会儿又嘲讽冯美奇“没结婚就先有了孩子”,还非要去验DNA。

那说话的语气、那姿态,跟当年何丽华羞辱沈明珠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

这可真是现世报,来得太快了。

何丽华当场就端起咖啡泼了过去,还怒吼“这孩子我自己养得起”,一下子就从恶婆婆变成了护孙狂魔,那气场,一下子就上来了。

可仔细想想,这一切矛盾的根源,不还是因为冯志没把那批桑蚕丝的事处理好嘛。

他手里有货,有渠道,还有做生意的经验,明知道自己可能会出事,也写了信、留了货,可就是没做任何清楚明白的安排,结果让老婆在债主和亲戚之间受了那么多委屈。

这种逻辑上的硬伤,也只能用“剧情需要”来解释了。

为了让所有人都团圆,搞得太刻意了点吧?

好几条人物线都飘在天上,一点都不接地气,没什么现实感。

不光冯志这条线,《四喜》里其他人物的结局,也都是为了“圆满”硬凑出来的,完全不管现实有没有这种可能。

沈明珠的事业线,那简直就是“主角光环”开了挂。

她为了承包单位的餐饮部,把自己的婚房都卖了,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结果餐饮部居然被收购了。

按正常情况,她怎么着也该赚了一笔钱,然后重新规划以后的日子吧?

可剧里呢,她的婚房最后变成了大倪和胡刚的婚房,人家俩领证结婚,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

沈明珠本来还想拉着冯美奇一起搞事业,结果人家怀孕退出了,她只能自己一个人硬扛。

餐饮部被收购后,别人可能都面临被裁掉的风险,就她,“奇迹般”地留在了原来的岗位上。

这种安排,也太照顾主角了吧,现实中哪有这么好的事,一看就假得很,一点真实感都没有了。

亲情线的转折也特别突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沈明珠以前明明答应养父母,说这辈子就认他们一个妈,绝对不会认亲生父母的。

结果到了团圆饭上,她突然就跟亲生父母相认了,还把玉镯递给了袁碧晨,从头到尾都没跟何丽华解释一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说,一家人相认的场面感情上挺让人觉得温暖的,但她这前后态度反差也太大了,就像衣服上打了块没提前准备的补丁,看着特别别扭,观众看完也是一头雾水。

袁碧晨和许知冬的结局,那就更像是童话故事了,一点都不现实。

袁碧晨被调到偏远的郊区上班,许知冬倒好,直接辞职回家当家庭煮夫。

剧里就轻描淡写地说“他们这样也挺好”,可现实的压力呢?

两家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要养孩子,要还房贷,还有教育费用、日常开销,全靠袁碧晨一个人在文化宫上班那点工资,根本撑不起这样的生活啊,这不是开玩笑嘛。

许知夏和张浩这对,更是把婚姻当成了儿戏。

孩子长了六指,这本是个医学问题,结果却成了剧情的转折点,夫妻俩因为这事闹离婚,又因为这事突然和好了,连婆婆也跟着转性,跟他们和解了。

整个过程一点情绪过渡都没有,就像是在赶进度,赶紧把故事讲完拉倒。

这些关于资产的漏洞,观众眼睛又不瞎,根本没法忽略。除了桑蚕丝和房子的事,冯家的资产设定还有很多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之前何丽华老是提自己在三亚有别墅,冯家做生意这么多年,按理说家里应该有现金、有理财、还有其他房产之类的资产吧?

可剧里对这些只字不提,冯志在外面欠了那么多钱,何丽华也是很晚才知道,她自己手里也没一点积蓄能应急。

难道冯家这么多年,就靠那三套房子过日子?

这些疑问,只要观众稍微动脑子琢磨一下,就很难真正代入到那个团圆的氛围里去。

说到底,《四喜》的大结局,就是把“圆满”当成了最重要的事,逻辑什么的只能往后排了。

它倒是给每个角色都发了“喜糖”,可糖纸剥开一看,里面全是经不起推敲的小细节,一点都不实在。

尤其是冯志那批被白白浪费的桑蚕丝,让何丽华的悲伤和喜悦都透着一股刻意的戏剧感,不那么真实。

观众看完只能叹气:“这家人要是真活在现实里,估计一集都撑不过去就得散伙。”

来源:剪剧为乐的萧千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