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步步惊心》才懂:若曦招九爷厌,绿芜藏深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7 22:04 1

摘要:再刷《步步惊心》,早已不是当年只盯着阿哥情爱、为若曦流泪的心境了。以前总觉得九爷是纯粹的反派,刻薄又阴狠,没事就针对人见人爱的若曦,实在讨嫌;觉得绿芜自尽是可惜又懦弱,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寻短见;还觉得后期的若曦越活越拧巴,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自寻烦恼。可越品

再刷《步步惊心》,早已不是当年只盯着阿哥情爱、为若曦流泪的心境了。以前总觉得九爷是纯粹的反派,刻薄又阴狠,没事就针对人见人爱的若曦,实在讨嫌;觉得绿芜自尽是可惜又懦弱,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寻短见;还觉得后期的若曦越活越拧巴,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自寻烦恼。可越品越明白,这三个人的“不完美”,恰恰是这部剧最戳人的地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立场不同的挣扎,和身不由己的选择。

先说说最让人费解的,为啥人见人爱的若曦,偏就入不了九爷的眼,从头到尾都被他厌弃?

当年看剧,总觉得九爷是没事找事。你看若曦多招人疼啊,四爷、八爷、十三爷、十四爷,哪一个不是把她放在心尖上?蒙古格格敏敏跟她一见如故,就连一开始跟她掐架的明玉,最后都成了好姐妹。整个紫禁城,好像就九爷跟她过不去,说话夹枪带棒,眼神里全是不耐,从头到尾没给过她一个好脸色。

那会儿我还纳闷,就算若曦跟八爷有过一段,后来又倒向了四爷,可九爷作为八爷党的核心,犯不着对一个姑娘家这么大敌意吧?直到再刷才看清,九爷讨厌若曦,从来不是针对她这个人,而是讨厌“挡了自己路、坏了自己事”的人——在九爷眼里,没有“喜不喜欢”,只有“有用没用”,若曦偏偏就是那个“没用,还净添乱”的存在。

他俩的梁子,早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就结下了。那时候八爷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想知道的就是康熙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下一步要立谁、要废谁。整个宫里,唯一能摸清康熙心思的,就只有贴身伺候的李德全,还有偶尔能陪康熙说上几句话、懂点现代人思维的若曦。

李德全是老狐狸,油盐不进,想从他嘴里套话比登天还难,所以若曦就成了八爷党唯一的突破口。九爷亲自找上门,想让若曦透点口风,可若曦不傻啊,她知道“背叛皇上”就是自寻死路,更何况她也不想掺和到夺嫡的浑水里,所以直接就拒绝了。

这一拒绝,可把九爷给彻底得罪了。因为没拿到准确消息,八爷党误判了康熙的态度,在夺嫡之争里吃了大亏,一步步陷入被动。十爷、十四爷还能理解若曦“明哲保身”的想法,觉得她一个小宫女,确实不敢冒这个险,可九爷不一样——他是“毒蛇老九”,眼里只有利益和输赢,没有“情有可原”。在他看来,你不帮我,就是我的敌人,就是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从这时候起,厌弃的种子就扎了根。

更让九爷恼火的,是玉檀的事。九爷早就把玉檀当成自己人了,知道她对自己有情,特意教她琴棋书画,把她送进宫,就是想让她当个眼线,帮自己探听皇上和各位阿哥的消息,为八爷党铺路。本来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可若曦一进宫,局势全变了。

若曦凭着现代人的机灵劲儿,还有对历史的了解,很快就深得康熙的喜欢,成了康熙身边的红人。这下好了,玉檀的风头全被若曦盖过去了,康熙有事更愿意跟若曦说,玉檀根本没机会靠近核心。更让九爷气不过的是,若曦不仅占了玉檀的位置,还“不干活”——不管他怎么暗示、怎么施压,若曦都坚决不帮他传消息,甚至还隐隐护着玉檀,不让她被卷得太深。

这就好比你精心铺好了一条路,眼看就要走到终点了,突然有人冲出来把路堵死了,换谁都得气炸。对九爷来说,若曦就是个“抢资源还不合作”的麻烦精,他怎么可能给她好脸色?后来玉檀被雍正处死,九爷心里的火气更盛,虽然知道这事不能全怪若曦,但他还是把一部分怨气算在了若曦头上——若不是她当年挡路,玉檀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八爷党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很多人说九爷“坏”,可回头想想,他的“坏”也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夺嫡的环境逼出来的。他出身皇家,从小就知道“弱肉强食”的道理,想要活下去、想要掌权,就不能心慈手软。他所有的算计和刻薄,都是为了八爷党,为了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里赢下来。他讨厌若曦,不是因为若曦不好,而是因为若曦的“不配合”,刚好撞在了他“利益至上”的底线之上。

再说说绿芜,这个让人心疼到骨子里的女人。每次看到她自尽的片段,都忍不住掉眼泪,以前总觉得她太傻,十三爷刚出狱,好日子就要来了,她怎么就偏偏想不开?可再刷才懂,绿芜的自尽,从来不是“懦弱”,而是她爱到极致的成全,是她守护尊严、守护爱人、守护女儿的最好方式。

绿芜的命太苦了,她是文字狱的受害者后代,身上背着“罪臣之后”的标签,一辈子都洗不掉。为了活下去,她流落风尘,成了江南的歌女,可就算身处泥泞,她骨子里的骄傲,从来都没丢过。第一次跟若曦见面,她先扮成小厮去试探,不是不信任,而是太忐忑——她怕自己的身份被嫌弃,怕自己在乎的人看轻自己,直到确认若曦是真心待她,不嫌弃她的出身,她才敢以真面目示人。

她跟十三爷的感情,是黑暗里的一束光,可这束光,也随时可能被现实掐灭。十三爷被圈禁的十年,是绿芜不离不弃,陪着他熬过最难熬的日子,可等到十三爷出狱,她却选择了离开。不是不爱,而是太爱,爱到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十三爷的安稳。

她太清楚,八爷党和四爷党势不两立,十三爷是四爷最信任的人,肯定是八爷党的眼中钉。那些人早就盯着十三爷,就等着抓他的把柄,而她“罪臣之后”的身份,就是最大的把柄。一旦被八爷党利用,宣扬十三爷“勾结罪臣之女”,就算雍正想保十三爷,也难堵悠悠众口,到时候十三爷不仅会被罢官夺爵,甚至可能再次身陷囹圄。绿芜心疼十三爷,不想让他因为自己,再次陷入绝境,所以她选择“自己消失”,断了别人攻击十三爷的借口。

除此之外,她还要守护自己的骄傲。就算十三爷真心爱她,愿意护着她,可王府里的规矩森严,侧福晋和其他下人,肯定会拿她的出身说事儿。她不想在王府的勾心斗角里,每天看别人的脸色,不想把自己的骄傲一点点磨掉,不想活得那么憋屈。与其在世俗的眼光里苟延残喘,不如体面地离开,至少还能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

最让她放不下的,是女儿承欢。在清朝,等级制度森严到可怕,承欢要是顶着“罪臣之女的女儿”这个标签,在王府里肯定会被其他兄弟姐妹排挤,被下人看不起。等长大了,就连婚事都会受影响,一辈子抬不起头。绿芜太爱承欢了,她不想让女儿因为自己的身份,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异样眼光里,不想让女儿重复自己的苦日子。

所以她选择自尽,不是想不开,而是想让承欢彻底和“罪臣之后”这个身份划清界限,让承欢能跟着十三爷,安安稳稳地长大,做个无忧无虑的格格,不用背负她的枷锁。她用自己的命,换了十三爷的安稳,换了承欢的未来,也换了自己最后的体面——这哪里是懦弱,这是最深情、最伟大的守护。

最后说说若曦,那个从通透活成拧巴的姑娘。很多人说,后期的若曦变蠢了,拎不清,可其实她不是蠢,而是从“上帝视角的旁观者”,变成了“有感情的局中人”,现代价值观和封建皇权的碰撞,把她逼得进退两难。

刚穿越到大清朝的时候,若曦多清醒啊。她知道所有人的结局,知道四爷会登基,知道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最后都会落得凄惨下场,也知道封建皇权的残酷无情。那时候的她,就像站在棋盘外面看棋的人,能冷静地分析每一步的利弊,不被情感左右。

康熙赏赐她东西,别的宫女太监都欣喜若狂,唯有她保持着清醒,知道“帝王的恩宠都是虚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安稳才是真的”;她还能劝十三爷“别太执着于自由,在皇家,自由是最奢侈的东西”,那会儿的她,通透得像个局外人,看得比谁都清楚。

可后来,她终究还是陷进去了。她爱上了四爷,也对八爷、十爷、十三爷、玉檀等人动了真情,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局中人。雍正登基后,开始清算八爷党,削爵的削爵,圈禁的圈禁,手段狠辣,若曦就受不了了。她觉得四爷太残忍,忘了这是夺嫡成功后必然的清算,忘了在皇权斗争里,从来没有“仁慈”二字。

直到玉檀被处死,若曦彻底崩溃了。她恨四爷无情,觉得他不该对一个痴情的姑娘下此狠手,可她忘了,玉檀是九爷安插在宫里的眼线,早就触碰到了皇权的底线,处死玉檀,是帝王巩固权力的必然选择。她把现代社会的“平等、善良、宽容”,生硬地套用到了封建皇权的世界里,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劝四爷手下留情,能让他变成一个仁慈的帝王。

她的拧巴,从来不是“变蠢了”,而是不愿意接受现实——她深爱的人,必须在皇权斗争中变得冷酷无情,必须牺牲一些人,才能守住自己的江山。她想守护身边的人,想守住自己的初心,可在封建皇权面前,她的这点心愿,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可笑。

到最后,她身心俱疲,一边是深爱的四爷,一边是心疼的八爷党众人,一边是现代的价值观,一边是封建的规矩,她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只能选择离开,回到现代,带着满心的遗憾,结束了这段穿越之旅。

其实,九爷的“厌”、绿芜的“苦”、若曦的“拧巴”,都是《步步惊心》最真实的地方。这部剧从来不是简单的“玛丽苏穿越剧”,而是借这些角色,写尽了时代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九爷刻薄阴狠,可他对八爷、对玉檀,也有真心;绿芜温柔懦弱,可她骨子里的骄傲和深情,比谁都坚定;若曦通透善良,可她的天真和执念,也让自己受尽了折磨。他们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了不得不做的选择,或许有遗憾,或许有过错,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这些角色变得鲜活又立体,让这部剧越品越有味道。

再刷《步步惊心》,不再为阿哥的情爱流泪,反而为这些角色的身不由己心疼。他们就像被困在时代洪流里的人,拼命挣扎,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九爷的利益之争,绿芜的深情成全,若曦的价值观碰撞,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我们都在自己的处境里,一边遗憾,一边前行,一边失去,一边守护。
#创作训练营开营啦#

来源:瞰见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