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生意人》开播27分钟收视破3,峰值3.2155%,可女主一出场就被吐槽演技呆滞、台词生硬,口碑当晚直接走向两极
《大生意人》开播27分钟收视破3,峰值3.2155%,可女主一出场就被吐槽演技呆滞、台词生硬,口碑当晚直接走向两极
我是坐在客厅里看的,CCTV-8刚到19点30,茶几上还放着没剥完的瓜子,陈晓一路从流放犯杀出一条生路,情节紧、算计密,确实好看
镜头一转到常玉儿,被烟呛得咳嗽那场,气氛突然变了,像把正剧的灯换成了偶像剧的滤镜
那一刻,我能感到屏幕这头的客厅都尴尬了
这剧的势头是真的猛
开播15分钟猫眼关注度到3.29%,爱奇艺独播热度破4200+,微博话题一晚上读到5亿
陈晓稳,李纯和一众配角也很亮眼,哪怕只露几分钟,都能接住戏往前推
偏偏女主常玉儿像站在故事之外,眼神不对焦,台词发不上力,别人递来的情绪她接不住
你说是不是更刺眼?
争议发酵的速度,和收视飙升一样快
豆瓣开分6.3,热搜靠前,评价两端拉扯——“剧情过瘾”和“女主不适配”同时刷屏
有人说造型土气、东北口音跳戏,剧方解释是“底层朴实的设定”,这话不难理解,但镜头里还是要讲究质感的呼应
一部年代商战正剧,讲的是命和局,话到嘴边、眼睛里要有风霜,要有算计的火
我不想把话说得太重,演员也有成长的过程
孙千自己承认这是第一次演年代戏,节奏把握很吃力
导演张挺也站出来说
“年轻演员需要成长,希望大家给时间”
我赞同给时间,但时间不是护身符,观众的体验是当下的
好剧的质感,最怕被关键角色的不适配一把拉低
那晚群里朋友换台又换回,说“陈晓太能撑了”,也有人干脆只看商战线
这就是现实:当一条重要角色线失速,观众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剪辑”
电视端收视亮,网络端的热度稍微弱一点,后续招商、广告溢价可能会被拖累
行业里早就立了门槛
平台把“声台形表”拆开打分,某些项低于线就直接淘汰,古装项目还卡原声率
说到底,正剧是要靠“现场就对”的基本功,不能只靠灯光和配乐救场
回到常玉儿这个人物,我并不否认她的设定是朴实的马帮千金
朴实不等于木讷,底层不等于没情绪
当她面对古平原,内心的警觉、好奇、甚至一丝被吸引的念头,都该在眼睛里闪一下
如果演员能把这点微妙掐准,戏就活了
这一点,李纯在几场短镜头里做到了,她的眼神会说话
所以观众不是苛刻,观众是在追戏的呼吸感
我也在想,为什么这个争议会这么炸
可能因为这剧本身太硬了,历史肌理、实景质感都压在那里,陈晓把人物的每一步都算得非常清楚,你突然给他配一个节奏跟不上的搭档,差距就被无限放大
当对手戏缺少张力,男主的能量只能单边输出,观众看着就会累
这不是谁针对谁,这是戏的自然反应
未来几天还有看点
11月27日晚,大家会继续盯常玉儿的几场戏,看有没有口碑回转
到了周五
如果热度掉不下去,说明争议在持续;
周末再看豆瓣评分有没有波动
剧方会不会对角色表演做更多说明
我个人的期望很简单——看到进步就好,哪怕是一句台词不飘、一个眼神到位,观众是马上能感到的
说一句心里话
我们当然愿意给年轻演员时间,但请也把时间用在练基本功上
年代戏不需要“端着”,但它需要“稳着”
一部好剧的高级感,常常不是靠花哨的镜头,而是靠演员把情绪递过来,再接过去,像做生意一样,一手一手把局起起来
如果你站在场外,只能看见烟,不知道风往哪儿吹,那就很难把人物走实
这不是苛责,这是行业的常识,也是观众的耐心上限
最后还是要夸一下《大生意人》的筋骨,商战线有力、权谋线有味,陈晓把“算计的温度”拿得准,配角群像也撑起了时代感
这是创作者的责任,也是演员的修行
来源:中原娱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