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哥的选择6》刚上线,弹幕先炸了:‘这不是大连港老徐那档子事吗?’” 一句话,把追剧党、物流圈、东北老铁全勾住。谁也没想到,一部网大能把五年前那场“货车堵门、钢管敲窗”的旧闻翻出来,还翻得这么细——连运价跌掉快一半的细节都没放过。
“《大哥的选择6》刚上线,弹幕先炸了:‘这不是大连港老徐那档子事吗?’” 一句话,把追剧党、物流圈、东北老铁全勾住。谁也没想到,一部网大能把五年前那场“货车堵门、钢管敲窗”的旧闻翻出来,还翻得这么细——连运价跌掉快一半的细节都没放过。
先说钱。沈阳到大连的干线,2018年拉一吨货380块,现在210块,油钱没省、司机工资反涨,中间这170块硬生生被砍没了。砍的是谁的钱?中小车主的命。剧里董威的原型董某,手里三十几台挂车,听起来挺唬人,可跟徐老五原型那七八百台比,就是蚂蚁见大象。蚂蚁想活,只能抢单,抢单就压价,压价就红眼,红眼就动手——流程比物流还顺。
再看人。杜成原型那位杜老板,公开资料干净得能照镜子:三年纳税五个亿,政协席位、慈善晚会一个不落。可江湖口耳相传的版本里,他手里那条“保温运输线”谁想跑,得先交“保线费”,价格不高,十万起步,现金,不打卡。剧里把这段改成“喝茶费”,茶杯往桌上一扣,意思全在里头。观众以为编剧脑洞大,其实现实比剧本更像段子:大连某物流公司会计爆料,他们每月有笔“杂费”专走现金账,科目名就叫“茶叙”。
别急着拍桌子说“黑”。辽宁省社科院去年调研,17%的中小物流老板都遇到过类似“茶叙”,六成选择私了。为啥?报警容易,后续难:今天把对方送进去,明天你的车在高速口就被“临时检查”——尾灯不亮、放大号不清,理由要多少有多少。一来二去,大家宁可回到“老规则”:钢管横在车前,坐下来谈,谈妥了,各自倒车,谈崩了,抖音见。剧里把谈判地点放在废弃冷库,现实里多的是直接堵在高速口,零下二十度,车窗开条缝,烟一根接一根,谁怂谁先抖。
法律圈看得直摇头。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说,扣车那一幕只要当事人报警,立刑事案件没问题:强迫交易罪兜底,再往上够寻衅滋事。可真要立案,先得证明“主观故意”,司机一句“我欠他钱,他怕我跑了”,瞬间变经济纠纷。2018年董某媳妇被掀翻在地,腿里至今留着钢板,案子还在“补充侦查”阶段,五年了,侦查了个寂寞。
省里不是没动手。2023年扫黑除恶回头看,大连、沈阳、鞍山三地警方联合收网,剧里“徐老五”原型的公司被突击三次,最后只罚了八万,理由是“证据链不完整”。江湖传言:那晚仓库里的监控硬盘“刚好”坏掉,连备份一起。编剧听到这儿,直接把这桥段搬进剧,观众还骂“太假”。
最魔幻的是运价。按说市场下行,该洗牌洗牌,可东北物流这盆水越搅越浑。头部公司把价格压到成本线以下,赔本赚吆喝,撑一年算一年,等小企业死光再涨价,老套路了。剧里杜成一句“货在我手里,规则就是我定”,弹幕刷屏“霸气”,可坐在屏幕外的散户司机只剩苦笑:规则谁定不重要,能不能给条活路才要紧。去年冬天,沈阳一位老司机跑完最后一趟大连,把车钥匙挂办公室墙上,转身去海南卖椰子,临走撂下一句话,“这行现在不讲油门,讲谁命硬”。
剧集播完,彩蛋里打出一句“辽宁省即将出台物流行业自律公约”。行内人瞟一眼,没吭声。五年前也出过类似公约,签字那天锣鼓喧天,三个月后,该堵还是堵,该敲还是敲。这一回能不能真管用?得看钢管是不是还比合同先落到车顶。
来源:菲丽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