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霍建华演的不婚设计师和朱珠的对手戏,还有《四喜》里沈明珠在丈夫离世后坚持生下遗腹子的剧情,都让网友吵翻了。
文/世界钱景说
编辑/世界钱景说
霍建华演的不婚设计师和朱珠的对手戏,还有《四喜》里沈明珠在丈夫离世后坚持生下遗腹子的剧情,都让网友吵翻了。
这些剧能引发这么大动静,背后腾讯视频的萤火单元功不可没。
这个2023年11月推出的剧集厂牌,一开始就走了条不一样的路。
2023年11月,腾讯视频推出萤火单元,首部剧《故乡,别来无恙》就火了,站内热度值突破22515。
和爱奇艺悬疑剧场、优酷传统文化剧场不同,萤火单元主打"轻议题质感剧集"。
说白了就是不搞宏大叙事,专挑那些老百姓身边的事儿说。
《他为什么依然单身》里,霍建华演的室内设计师拒绝相亲,台词"婚姻不是必选项"戳中很多人。
这剧才16集,却把35岁职场人的婚恋压力说得透透的。
2024年结婚率4.3‰,离婚率2.5‰,民政部的数据摆在那儿,难怪观众觉得"这剧在演我"。
《十二封信》玩得更花,用个神秘邮筒连接1991年和2026年。
周翊然演的小镇青年唐亦寻和王影璐演的叶海棠,通过书信和2026年的人对话。
家暴、冤案这些沉重话题,裹在悬疑壳子里,反而让人看得下去。
导演沙维琪配乐用了新人原创粤语歌,弹幕里都说"有90年代那味儿了"。
本来想走传统家庭剧路子的《四喜》,后来发现观众更吃女性互助的戏。
沈明珠带着婆家还债那段,还有姐姐许知夏为了保住唇腭裂孩子跟婆家硬刚的剧情,都上了热搜。
有个场景特别真实,许知夏婆婆知道胎儿是男孩后,前一秒还在骂"丫头片子",后一秒就抱着孩子喊"大宝贝疙瘩"。
这种细节,比说教管用多了。
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结婚登记610.6万对,离婚351.3万对。
这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为什么不结婚"的故事。
《他为什么依然单身》里有句台词:"35岁不结婚,在亲戚眼里跟犯罪似的。
"弹幕里齐刷刷刷"真实"。
《四喜》更狠,直接把生育困境拍了出来。
沈明珠生产时羊水栓塞,外等的生母、养母、婆婆各怀心思,却在那一刻成了统一战线。
有观众说,这场景让她想起自己生娃时的经历。
剧里许知夏的孩子最后随母姓,虽然婆婆跳脚反对,但丈夫那句"孩子跟妈姓怎么了",还是让很多女性观众泪目。
这些剧不光让人看,还让人忍不住动手。
《十二封信》播出时,B站上"邮筒P图大赛"火了,有人把邮筒P进《甄嬛传》,还有人画了"跨时空情书"漫画。
抖音上#假如能给过去写信#话题播放量破亿,这种"文化体力"的调动,可比单纯追剧有意义多了。
现在观众没耐心看长篇大论了,萤火单元抓住这点,剧集基本控制在12-16集。
但短不代表浅,《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每集都有个社会议题,从职场PUA到原生家庭,密度大得很。
北京乐豆世纪影业的人说:"茧房时代更需要公共性剧集。
"这话不假,《四喜》播出后,有医院妇产科医生在微博分享工作日常,说"剧里那些生育风险,我们天天都在面对"。
技术上也有新玩法。
虽然没找到萤火单元用AI分镜的具体案例,但行业里早就这么干了。
有团队用AI生成分镜,把单张耗时从几十分钟降到几分钟。
说不定下季萤火剧,就能看到AI画的镜头了。
从《故乡,别来无恙》到2025年的《焕羽》《亲爱的仇敌》,萤火单元走的是"厂牌带剧集"的路子。
观众冲着"萤火出品"去看剧,平台也能更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
这种模式,比以前盲目拍剧靠谱多了。
说到底,萤火单元的成功,在于它让剧集重新成为公共讨论的平台。
结婚、生育、原生家庭这些事儿,平时不好跟人聊,但看剧时发个弹幕、写篇剧评,就把心里话说了。
2025年待播剧里70%是现实题材,看来这种"小而美"的剧集,会越来越多。
毕竟,能让人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这才是好剧该有的样子。
来源:木鱼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