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大结局:凡是走上坡路的家庭,都有这样一个共性!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4 11:39 1

摘要:央视热播剧《四喜》圆满收官,剧中3个家庭(沈家、许家、冯家)围绕一个女儿沈明珠,演绎了几波鸡飞狗跳后,终于和睦相处,共担风雨。

《四喜》大结局:凡是走上坡路的家庭,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一双明事理的父母。

央视热播剧《四喜》圆满收官,剧中3个家庭(沈家、许家、冯家)围绕一个女儿沈明珠,演绎了几波鸡飞狗跳后,终于和睦相处,共担风雨。

这部剧的结尾,儿女们心结解开、携手向前,父母们放下担忧、达成谅解,大有“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悠然。

我才发现,凡是走上坡路的家庭,兄弟姐妹能彼此扶持、公婆媳妇能不分嫌隙,都是因为,家里有一对儿明事理的父母——他们用心托举儿女,以规矩立家风,以公平稳人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曾说:“阻碍一个家往上走的最大问题,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

《四喜》里最让人发愁的就是许家,母亲喻静香的身上,看不到“一碗水端平”的公平。

面对儿子的结婚彩礼,她苦口婆心绑架许知夏:“你是当大姐的,关键时刻拉你弟弟一把吧,你现在怎么这么无情无义.....”

面对小女儿的不认亲,她理直气壮责问许知夏:“姐妹亲情能用钱衡量吗?你是当大姐的,你得有大局观念,你不奉献谁奉献?”

许知夏作为家中大姐,一直被强加了“长姐如母”的责任,她要帮扶游手好闲的弟弟、要劝导动不动争吵哭闹的父母、要挺着怀二胎的压力找回失散妹妹,再加上婆家这一大家子要照顾,她真的太不容易了。

好在,她在一次次忍让后,选择跟母亲喻静香摊牌,哭诉自己的苦难和委屈,让母亲和弟弟妹妹看见自己的艰辛,不再一味索取。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家庭。老人总把“一家人别计较”挂在嘴边,可一旦到了分房子、担责任时却格外糊涂,让付出的子女反复妥协让步。

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是不会因血缘消失,但是,如果父母知道用家规平衡,用公平对待儿女,就没有这么多家庭内耗和人心散失。

相比于许家,沈家在这块真的一团和睦。沈明珠与弟弟沈明辉的姐弟情谊,离不开沈家父母的智慧托举。

沈明珠是被沈家抱养的女儿,但是,养父母一直视如己出,半点儿都没有偏袒儿子。即便女儿沈明珠结婚成家,父母仍叮嘱儿子留好姐姐的房间,让她随时能回自己的家。

他们从小教育儿子沈明辉:“你是男子汉,要保护姐姐;姐姐嫁出去后,我们永远是她的后盾。”

难怪在婆婆何丽华刁难明珠时,沈明辉站出来为姐姐抱不平:“我姐结婚,凭什么我们家人不能去?”

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阳光小弟,对着姐姐的未来婆家叫板:“追我姐的人多了去了,我们换个人结,以后孩子管别人叫爸!”

《四喜》的大结局里,许家父母最终觉醒,喻静香试着弥补对大女儿的亏欠;冯家何丽华在冯志离开后醒悟,至亲陪伴远胜过金钱富足。

家庭和睦一直都不是坐等子女自己相处,更不是仅靠血缘来维系,聪明的父母不会等矛盾爆发才去补救,而是以“一碗水端平”的三条家规为支撑,长远托举子女幸福,让家庭关系顺遂稳健。

01.家庭利益分配,要求“明算账”。

一般的家庭矛盾,基本都绕不开利益,房产、存款、赡养开支等糊涂账,最易让子女产生嫌隙。聪明的父母会提前明确分配规则,透明公平减少纷争。

02.家庭责任承担,要求“定分工”。

照顾老人、处理家事这些大事情,如果没有人牵头,易出现推诿扯皮的局面。父母需提前划分责任,让子女各司其职。

03.家庭情感维系,需要“立边界”。

过度干涉、偏心传话非常容易破坏亲情。父母需要守住情感边界,对子女一视同仁,如有矛盾当面沟通,让子女更信服。

其实,对父母而言,最大的福气已经不是拥有万贯家财,而是儿女们能和睦相守;对子女来说,最珍贵的财富不是父母留下的家产,而是传承的家风、修养,以及父母用心托举的手足情。

99%的观众在大结局时,还在思考《四喜》中的“四喜”,到底是什么?它是新生之喜、新婚之喜、重逢之喜、生活惊喜。

而这所有的惊喜,都需要以家庭和睦作为托举。“家长里短”不是贬义词,因为家不是计较得失的战场,而是彼此依靠的港湾。在这里,有父母托举、手足同心,日子终会满是温暖,步步生喜。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