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统计,过去三年能上星的年代剧一共二十七部,豆瓣评分过七的只有两部,其余全军覆没。
赵丽颖黄晓明同台飙戏,年代剧最后一次翻身机会只剩这部剧能接住。
剧组低调放出名单那天,微博热搜直接挂到半夜两点。
点开话题,前排全是同一句话:再扑就真的没救了。
有人统计,过去三年能上星的年代剧一共二十七部,豆瓣评分过七的只有两部,其余全军覆没。
观众被假布景、塑料台词、面瘫流量轮番轰炸,耐心早被磨光。
投资方也怕,开机前先问平台要不要保底,招商ppt里不敢写爆款,只敢写“努力还原”。
于是《造城者》的出现像一根救命绳,演员表一出,被嘲了三年的年代剧突然有了回光返照的可能。
赵丽颖的名字排在第一行。
上一次她演现实题材,把钢厂女老板演成年度角色,收视率破二,广告溢价涨了三倍。
这次她演城建干部,时间拉回八三年,预算只有今天一个零头,却要造出一座新城。
预告片里她穿着的确良衬衫,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吼工人,嗓子沙哑,眼角全是细纹。
粉丝截出那一秒做对比图,古偶滤镜里的仙女瞬间落地,评论里最高赞只有五个字:这次像真的。
黄晓明排在第二行。
观众对他的担心写在弹幕:别再邪魅一笑。
可剧组放出的小片花里,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工装,蹲在泥地里吃馒头,腮帮子鼓出来的全是疲惫。
有人翻出他去年在《功勋》里的片段,演核潜艇工程师,全程素颜,眼袋掉在颧骨上,却拿下当年白玉男配提名。
业内流传一句话:黄晓明一旦不觉得自己帅,演技就会自己跑出来。
这一次他演南下干部,角色原型是早期深圳指挥部的技术员,档案里写着“每天只睡四小时,头发一把把掉”。
如果他还救不了,那年代剧男主真没人敢接。
名单再往后看,才是真正的定心丸。
王劲松、刘钧、丁勇岱、萨日娜,四位加起来一百六十岁的戏骨排排坐。
王劲松演分管财务的副县长,预告里只有三秒:他拿着拨款条,手抖得像筛糠,嘴角却挤出笑,把那个年代“缺钱也要干”的狠劲写在了皱纹里。
萨日娜演村妇,一句“拆了老屋,鸡去哪下蛋”让现场群演当场落泪。
戏骨们片酬不高,档期却最难敲,剧组挨个去人艺、国家话剧院门口堵,才凑齐这条老命。
导演在饭局上喝多了说:他们往那儿一站,土腥味自己就飘出来,年轻演员不敢偷懒,现场一条过,省下的钱全砸在布景上。
题材是块硬骨头。
八十年代地方自己筹钱建开发区,没有模板,没有厚家底,靠的就是到处化缘。
剧里还原了当年“五通一平”的完整流程:通电、通路、通水、通气、通讯,再加地面平整。
每一步都在要钱。
赵丽颖演的角色原型是杭州早期开发区一位女科长,档案记载她曾在暴雨天守在路口,只为拦下省里领导的吉普车争取多批三十万。
三十万在今天不够买一辆商务车,当年却能修两公里水泥路。
剧组把这段原封不动写进剧本,演员没改动一个字,现场读完沉默三分钟,导演喊开机,所有人眼眶都是红的。
为了找年代感,美术组跑遍浙江、福建、广东的废弃厂区,把八十年代的红砖房、预制板办公楼、水磨石地面全量好尺寸拆回来,编号打包,拉到横店一块块复原。
道具库最值钱的是一批旧票据:粮票、布票、建筑材料批条,真品从古玩市场收来,一张五块到五十不等,印错版的更贵。
灯光师放弃led,全程用钨丝灯,温度高到演员妆面哗哗掉,摄影指导说就要那种“人站在灯泡下,汗毛孔里都是焦虑”的质感。
音效组更疯,去档案馆翻出八三年的城市环境磁带,用老式卡带机采了三百分钟背景声:单车铃、知了叫、工地铁锤,连当时流行的蟋蟀罐头盒声音都没放过。
平台内部看片会结束,负责购片的总监只说一句:能播十遍。
招商会上,品牌方抢破头,一个植入口播拍到九百万,还在涨。
播出档期从Q4调到Q3,再往前挪到暑假,就是为了避开同类题材撞车。
业内人士算过账:如果首播热度不过九千,年代剧以后在黄金档就算彻底除名。
压力全回到演员身上。
赵丽颖一天赶三个通告,每场都带剧名,被粉丝戏称“城建打工人”。
黄晓明推掉综艺,提前两个月去工地体验,晒到脱皮,只为让脖子颜色与工人一致。
老戏骨更拼,王劲松拍完一场晕倒戏,坚决不用替身,现场真摔,膝盖积液抽了四十毫升。
观众也在等一个答案。
我们还能不能拍出真正的年代剧?
不靠磨皮,不靠配音,不靠狗血恋爱,只靠一群人勒紧裤腰带改命的狠劲。
如果《造城者》成了,市场会立刻跟上,资本会重新相信故事的力量;如果败了,年代剧大概会像古装权谋一样,被平台直接打进冷宫。
所有赌注已经上桌,剩下的只有开机键按下后的那声脆响。
屏幕前的你,准备好验收了吗?
来源:勇往直前的露珠qun3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