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终于超点播完了,可不少老粉只剩满心的惋惜,曾经靠探案质感圈粉无数的王牌IP,终究没能逃过“续作必崩”的魔咒,和第一季的水准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终于超点播完了,可不少老粉只剩满心的惋惜,曾经靠探案质感圈粉无数的王牌IP,终究没能逃过“续作必崩”的魔咒,和第一季的水准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更闹心的是,剧没拍好,演员粉丝反倒先撕成一锅粥,弹幕、超话骂声不断,追剧氛围也彻底被搅乱。
谁还记得第一季的《唐诡》有多惊艳?案案紧凑不注水,推理靠线索铺垫,反转藏在细节里,哪怕有鬼神噱头,最后都能给出合理解释,看剧时跟着主角扒线索、破迷局,越追越上头。
可到了第三季,好好的探案剧直接变“注水大戏”,观众快进三倍都不耽误看剧情,属实把“凑时长”写在脸上了。
剧情逻辑更是崩得没边,离谱操作一抓一大把。舞阳被反绑沉河凭空消失不解释;角色从时速超80公里的悬崖坠落,靠个飞爪就勾树求生,重力原理直接作废;反派放暗器还喊一句“看我的暗器”,生怕观众不知道他要动手,悬疑感碎得稀烂。
还有推理环节,以前靠苏无名抽丝剥茧,现在全靠主动招供,苏无名沦为背景板npc。
卢凌风成了“打戏工具人”,单挑多名重甲武士毫发无伤,战力浮夸到像看玄幻剧,饶是《神探狄仁杰》系列里的“挂灵”李元芳看了都甘拜下风。曾经的智斗探案,如今只剩无脑打戏堆场面。
更把老粉们心戳得稀碎是强行加卢凌风与李奈儿的暧昧慢镜头,演员连夜辟谣都拦不住观众的反感,好好的探案线硬塞擦边感情戏,一个“喜追风”刚刚好,加个李奈儿就纯属画蛇添足。
离谱的还有价值观,舞阳为私奔,把无辜枉死的人当做替身,没有丝毫怜悯,只把其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筹码,剧情反倒美化她“勇敢追自由”,完全无视自私本质。皇室权谋线也是过家家,和第一季太子与公主斗智斗勇的质感差了十万八千里。
剧本身拉胯就算了,演员粉丝之间也没一刻消停。先是杨旭文粉丝联合抵制《唐诡4》,列了五大理由拒让偶像续演卢凌风,吐槽角色被边缘化、沦为工具人,还怕长期绑定IP限制戏路,担心杨旭文被过度消耗,错失优质资源。
这边刚发声,杨志刚粉丝就怼了回去,直言苏无名戏份被剪、台词只剩几十秒,反倒卢凌风打戏拉满3分多钟,吐槽制作方“踩苏无名捧卢凌风”,破坏双男主平衡,两边粉丝在官微评论区互撕,翻旧账、引数据吵得不可开交。
导演后来也在采访承认“节奏没压住”,可这话更像找补,制作周期从第一季130天砍到第三季60天,服化道预算涨了,却挤压了剧情打磨空间,动作戏堆时长、推理线缩篇幅,权谋与探案乱炖一锅粥,看似场面华丽,实则没了故事内核。
其实老粉从来不是不能接受续作创新,怕的是丢了初心。第一季的《唐诡》赢在“接地气的探案和有温度的角色”,鬼是人心所化,案是人性百态,每个细节都透着用心;可第三季满脑子想搞视觉奇观,堆特效、加打戏、塞支线,偏偏忘了探案剧的核心是讲故事。
如今大结局落幕,豆瓣差评刷满屏,短视频吐槽专题播放量破3亿,曾经的爆款IP口碑翻车,说到底还是没明白:观众要的从来不是华丽场面,而是逻辑在线、角色鲜活的好故事,敷衍观众的剧,终究会被观众抛弃。
好好的一手好牌打稀烂,《唐诡3》的口碑崩盘,不光是一部剧的遗憾,更该给行业提个醒:IP养成靠用心,不是靠快节奏圈钱,没了故事支撑,再华丽也走不长远。
文|圈说八卦
来源:剧海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