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回国的那批留学生里,每十个人就有七个在三个月内把简历改回英文版,有人甚至把刚签的三方协议直接撕了。
去年回国的那批留学生里,每十个人就有七个在三个月内把简历改回英文版,有人甚至把刚签的三方协议直接撕了。
不是不想留,是实在扛不住。
早上挤地铁被踩掉鞋,中午吃外卖吃到头发,晚上加班到十点发现工资还不够给孩子交国际幼儿园定金。
朋友圈晒的蓝天白云成了笑话,国内卷到飞起的节奏把海归滤镜碾得稀碎。
湖南卫视今晚放出的新剧把这段尴尬拍成了连续剧。
男主是博士,在国外刷墙刮腻子,女主做财经主播,回国后在朋友圈卖奶粉。
两人带着孩子落地第一天就撞上学籍、医保、户口三座大山,银行卡里那点外币换成人民币瞬间蒸发。
编剧没给主角开金手指,连逆袭都安排得磕磕绊绊,看片花就能闻到一股真实的土腥味。
有人统计过,去年回国的百万留学生里,超过六十万第一份工作月薪不到八千。
剧里把数据拍成了画面:男主面试被问为什么博士毕业才这点经验,他憋了半天说实验室经费断了,对方直接让回家等通知。
女主去电视台应聘,被95后面试官嫌弃年龄大,镜头扫过她眼角的细纹,连遮瑕膏都挡不住疲惫。
最扎心的是孩子。
剧里小姑娘在国外天天户外,回国第一天被雾霾呛到咳吐,学校要求写毛笔字,她拿惯圆珠笔的手抖成筛子。
家长群里老师发通知,别的家长秒回收到,她爸妈还在研究怎么下载钉钉。
晚上孩子哭着问为什么要回国,两人对着一桌子外卖塑料袋沉默。
这段不是编出来的。
去年上海某国际学校做过调研,回流家庭的孩子里,百分之八十一学期内出现情绪问题,最常见的是厌学和不说话。
剧把报告拍成了生活,孩子把饭倒进垃圾桶,因为吃不惯热腾腾的猪油渣,父母只能半夜在阳台偷偷抹泪。
罗晋这次演的爹没有一点精英光环,面试失败回家还给老婆装没事,转头去便利店买打折面包。
任素汐演的妈更惨,直播卖奶粉被举报假货,平台直接封号,她坐在楼道里啃冷馒头,手机屏幕映出一张浮肿的脸。
两人吵架不摔杯子,只摔账本,一页页A4纸飞起来,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房贷车贷托班费。
导演之前拍过亲爱的小孩,被骂太真实,这次更狠,直接把中年人的底裤扒了。
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天降贵人,只有凌晨两点的急诊和永远排不上的公立幼儿园。
剧里有个细节,男主手机碎屏半年没换,裂纹把老婆的脸切成两半,他盯着看了很久,最后把屏保换成了孩子照片。
配角也不是来打酱油的。
胡杏儿演的单亲妈妈,白天在投行开会,晚上回家给自闭症儿子刷牙,牙刷掉地上她捡起来继续用。
周游演的北漂房东,收租时笑嘻嘻,转头在群里发涨租通知,语音条里还带着酒嗝。
陈豪演的培训校长,嘴上说着素质教育,背地里把家长分成三六九等,咖啡杯里泡的是速溶,收的钱却是美金。
看片花的时候,屏幕外的我们比演员还紧张。
有人留言说男主面试那段不敢看第二遍,因为去年自己就在现场,HR的原话一模一样。
还有人说女主直播被封号那天,自己刚好也被公司优化,两人对着手机哭,她对着电脑哭,哭完还得去接娃放学。
剧还没播,先在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
有人翻出自己回国第一年的账单,房租占收入一半,剩下的钱刚够吃食堂。
有人晒出孩子转学证明,公章盖了七个,最后一个还盖歪了。
更多人默默把片花转给另一半,配文只有三个字:像不像。
其实拍的就是普通的一天。
早上七点地铁门夹住包,八点公司打卡机坏了,九点领导让重做PPT,十二点外卖迟到半小时,下午三点孩子老师发微信说作业没交,晚上九点加班回家发现电梯坏了。
一天里没发生大事,却能把人活活累死。
剧把这一天拉长成三十集,没有滤镜没有柔光,连痘痘和黑眼圈都看得清清楚楚。
有人嫌丧,说看电视就是为了逃避,结果逃回来还是一地鸡毛。
也有人嫌慢,说怎么三集了还没逆袭,现实中有人三年都没等来逆袭。
可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不是所有人都能翻盘,更多人是在翻车的边缘反复试探。
剧只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些人,让他们在屏幕上喘口气,也让看的人知道,原来不是只有自己这么惨。
今晚开播,不知道多少人会边看边哭,哭完第二天继续挤地铁。
也许这就是现实题材的意义,不给糖吃,只给镜子照。
照完你会发现,脸上的泪痕还没干,闹钟又响了,七点整,该起床打仗了。
来源:金口口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