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21日,爱奇艺上线了一部叫做《武林外史》的网剧。片名跟古龙那本同名小说一样,不过这次的作品形式和之前那些长篇武侠剧不太一样,平台一口气推出十六集,每集都很短,剧情时长都不足二十分钟,这属于现在常说的那种微短剧类型,主演有关畅、吴崇轩等人都参与了
2025年11月21日,爱奇艺上线了一部叫做《武林外史》的网剧。片名跟古龙那本同名小说一样,不过这次的作品形式和之前那些长篇武侠剧不太一样,平台一口气推出十六集,每集都很短,剧情时长都不足二十分钟,这属于现在常说的那种微短剧类型,主演有关畅、吴崇轩等人都参与了演出,有些演员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宣传之中。
开播之后,这部剧就收到很多观众反馈,其中负面的声音不少,许多古龙的粉丝以及老剧迷在评论区表示不满,他们觉得这跟原著差别很大,有人还说制作方只是利用了古龙这个名字来博取眼球。批评主要集中于剧情走向和人物设置方面,人们注意到,这部剧采用了当下微短剧中常见的“女主复仇”模板,故事从一个小女孩儿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所谓名门正派所害的画面开始讲起,等她长大以后便着手找机会报复仇人,这条主线贯穿整部剧始终,很多人都提到这种设定与古龙原著里的叙述没有太多关联之处。
剧中还安排了男主的帮手,是个男角色,人物设定和原作里的沈浪有些像,但这不是在模仿原著角色。朱七七原本被当做女主的角色,在这版剧里明显权重降低了很多,成了个配角,她要在播了好几十集之后才露面,一出来就基本都是为了男女主的故事服务,不再是故事的核心部分,这样的改动让不少古龙迷非常生气,觉得原著的人物被改成了一个陪衬,没了原来的人格功能。
也有观众说,要是把这部剧当成一个独立的,和原著没有关系的故事来看的话,可以接受一些设定。而观众中也有一些人觉得,短小的集数还有快节奏的叙事本来就是微短剧常见的做法,这种形式更适合手机端碎片化的观看。但是争议最大的还是片名和宣传上依旧用了《武林外史》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想不通,既然剧情炒作,把不相关联的东西包装成“名著改编”,以此获得更多的关注。
把这件事放到整个行业的大背景之下,这事儿也不算稀罕事。近些年不少影视作品都是这样子的,拿名著或者是有名气的作家来吸引眼球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剧宣传的时候就蹭个知名作家的热度,剧情跟原著差得远着呢。之前也有这么操作过的,有个作品宣传时用到了路遥的名字,观众就说这哪是原作啊,还有人说这是搞歪了作者的意思,观众这么说也是因为名著本身就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在上面挂一个名著这个标签,短时间内就能引来一堆的关注,那些对原作或者作者有所感情的人就会来看这部剧,讨论度一上来播放量自然也上去,这对于制作方来说就是一种流量手段。
商业角度出发,制作团队会把一些套路拿来进行使用,因为微短剧里面流行女主复仇、情感纠缠还有快节奏的反转等这些元素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并且在拍摄上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成本,在进行宣发的时候,如果直接表明这就是一个常见的套路,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方式来作为宣传卖点的话,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引发跨圈层的关注。所以就会选择将作品打上名著或者著名作者的标签,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前来观看讨论以及争论,从而形成一种短期热度,在商业上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文化和创作的角度来看就是有问题的。
被扣上了“借名炒作”帽子之后,许多古龙迷给出了更加具体的批评意见。他们觉得那些早些年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作品即使存在争议,至少在主线和人物精神上还是有所尊重的,那时候出来的版本是大家公认的“有良心”的改编作品。但这次这个微短剧版几乎把原著里的人物功能、出场顺序、情节安排都做了大量的改动,跟原作差了十万八千里远,观众感觉这根本不是再创造经典,而是拿经典当流量入口。这种操作很可能会伤害到原本就喜欢这部作品的老粉们,也有可能会误导没看过原著的小白观众对经典产生错误的认知。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直接问,只是把通用套路做成了剧,为什么要挂古龙的名字。还有人嘲讽,现在的作家已经死了,死人的作品不能为自己说话了,制片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了。这些议论带着无奈,也藏着对创作和文化的尊重。评论区里有时会冒出一些更理性的声音,他们并不反对改编本身,而是反对打着原著改编的旗号却未标明改动,对他们而言,改编可以是再创作,但要有界定,要让观众看得明白。
在观众的呼声中,最常见的就是改编前要对原著和读者负责,在宣传时把真实情况说出来。比如片名或海报上写明是“灵感来源于”还是“以某元素为参考”,或者干脆不用原著名字来吸引眼球。还有人提出制作方在改动人物、情节的时候,多跟原著读者或者熟悉原作的专业人士聊聊,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核,这样才能既保留受众又能显得真诚一些。
从行业角度来看,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本身就复杂。改编可以让一部作品获得新的生命,也可以让一种讲述方式成为讨论对象。问题是两者之间的边界模糊起来:当商业比尊重原著更重要时,名著的文化内涵就会被稀释。目前出现的情况也反映了一个更普遍的问题:观众会注意到作品来自哪里、有多少改动以及真实立场是什么。这其实是对整个行业的监督—制作方如果对此视而不见,在短期内可能播出去了但长线还是会被拉下水的
对这部《武林外史》微短剧,最后给个中肯观察:放在整个微短剧行业里面单独套上现在的套路和节奏,或许能吸引一些观众,完成自己的商业目标。放回古龙作品改编的语境里就会引发大量质疑声讨,这些声音透露了两件事。第一,大家依旧看重名著这块招牌,在如今这个时代依然很有号召力,制作者对此很了解。第二,读者、观众有期待,希望经典小说被拍成影视剧的时候能受到该有的尊重。
呼吁两种行为,制作方在名著改编中,在宣传和片名上作出明确表示,让观众知晓改编与原著的关系;改动人物与情节的时候,请顾及原著读者的感情,尽量不要随意改变核心人物和主线。观众、书迷们依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和监督促使行业更加透明,只有当尊重原作和满足观众期待达成平衡时,改编才可能实现商业价值并守住文化责任。
来源:仁爱菠萝Incf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