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卫小娘难产而亡,盛祖母曾提起自己儿子夭折的往事,一句话点破:盛家早已没有她的血脉。对她而言,自己是“外人帮衬”,不是“主人掌权”。若因为林小娘争宠就贸然出手,看似为盛家好,实则会消磨她和盛紘的“母子情分”——毕竟盛紘才是盛家的当家人,外人指责他的宠妾,只会
看《知否》时,很多人都有个疑问:盛祖母通透又识大体,早就看穿林小娘的虚伪,可为什么一直忍着不收拾她?
其实不是盛祖母“不敢”,而是她的每一步都算得极准——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断了林小娘的后路。这背后藏着3个关键原因。
1. 无血缘的“分寸感”:不越界才是长久之道
盛祖母和盛紘没有血缘关系,这是她最清醒的“边界”。
当年卫小娘难产而亡,盛祖母曾提起自己儿子夭折的往事,一句话点破:盛家早已没有她的血脉。对她而言,自己是“外人帮衬”,不是“主人掌权”。若因为林小娘争宠就贸然出手,看似为盛家好,实则会消磨她和盛紘的“母子情分”——毕竟盛紘才是盛家的当家人,外人指责他的宠妾,只会招他厌弃。
所以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在暗地里统筹大局,不掺和后院争风吃醋的糟心事。这种“不越界”,既是保护自己,也是给盛紘留足体面。
2. 看懂盛紘的“执念”:他需要林小娘治愈童年
盛祖母最通透的一点,是看穿了盛紘对林小娘的“特殊”不是爱,是“移情”。
盛紘的童年太苦:生母早弱,被恶妾欺负,7岁前“身上没一寸好皮”。而林小娘装柔弱、扮可怜的样子,刚好让他看到了“当年寄人篱下的自己”。他宠林小娘,其实是在补偿童年的自己——怕林小娘和她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
盛祖母深知这一点:若此时处置林小娘,就是戳盛紘的“痛处”,只会让他更护着林小娘,反而吃力不讨好。她懂“人要先解心结,再断错处”,所以宁愿等,也不做“泼冷水”的人。
3. 欲擒故纵的“时机”:等林小娘自毁根基
盛祖母不是“不管”,是在等“最好的时机”。
在她眼里,林小娘早期的争宠、夺权,不过是妾室的小打小闹,没触及盛家的核心利益。就算出手,也只能罚些小钱小物,治不了根本,还会让盛紘觉得她“多管闲事”。
她要等的,是林小娘“自毁前程”的时刻——直到林小娘教唆墨兰和梁六郎私会,彻底败坏盛家名声,甚至牵连长枫惹祸,这才触到了盛家的根基。
这时盛祖母才出手,一句话点醒盛紘:“墨兰被教坏就算了,长枫是盛家的儿子,再被教坏,可不是脸面的事!” 她不骂林小娘,只提“盛家利益”,戳中盛紘最在意的点,让他自己看清林小娘的危害。
所以盛祖母的“忍”,从来不是懦弱,而是清醒的谋略:她知道对付林小娘,不能靠“打压”,要靠“时机”;不能凭“喜好”,要凭“利益”。等到林小娘真正威胁到盛家,再借力打力,让盛紘自己动手——这才是最彻底、也最不会引火烧身的办法。
来源:洒脱麻酱m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