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太后最初根本没把病弱的萧焕放在眼里。她安插眼线、拉内阁,连御膳房都塞满了柳氏族人。萧焕呢?他天天咳着血批奏折,还温柔地对太后说,“母后若喜欢江南绸缎,儿臣让织造局再送些来。”可暗地里,他做了三件事,太后侄子强占民田,萧焕轻飘飘一句“皇亲国戚难免任性”,反而赏
柳太后最初根本没把病弱的萧焕放在眼里。
她安插眼线、拉内阁,连御膳房都塞满了柳氏族人。
萧焕呢?他天天咳着血批奏折,
还温柔地对太后说,
“母后若喜欢江南绸缎,儿臣让织造局再送些来。”
可暗地里,他做了三件事,
太后侄子强占民田,
萧焕轻飘飘一句“皇亲国戚难免任性”,
反而赏了柳家更多肥差。
柳家以为皇帝懦弱,越发猖狂,连杨廷和等老臣都看不下去。
太后寿辰时,
萧焕特意让灾民代表跪在宫门外谢恩。
当太后笑着接受万民伞时,
民间已流传“柳家一顿宴,百姓三年粮”的民谣。
重臣杨廷和本是太后党羽,
萧焕却提拔他儿子为科举主考。
结果杨公子受贿丑闻爆发,
萧焕一边保下杨氏父子,
一边叹气:“朕不忍看杨老晚年蒙羞。”
杨廷成从此倒戈。
萧焕这招助纣为虐,
让太后党膨胀到忘形,直到内部腐烂!
最绝的是德佑十二年的科举案。
太后想安插亲信当状元,
萧焕竟点头:“母后眼光极好。”
可殿试时,他当着百官的面咳嗽不止,
突然说:“朕昨夜梦见解缙先生,他说今科必有寒门英才。”
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太后推荐的考生当场被查出夹带小抄,
而萧焕早备好的寒门学子张祝端脱颖而出。
太后怒斥主考杨廷和失职,
杨却跪地哭诉:“试题是太后您侄女泄露的啊!”
原来萧焕早让密探把假试题送给了太后娘家。
“母后,朕只是梦到解缙,谁知竟成真了。”
萧焕轻咳着扶起太后,指尖冰凉却稳如磐石。
那么萧焕为什么不直接废了柳太后?
因为萧焕要的不是胜负,而是人心。
他让天下人亲眼看着,
太后是如何被自己的欲望反噬的。
柳太后倒台时没有囚车游街,没有三尺白绫。
萧焕把她送到温泉行宫颐养天年,
还派御医调理她的头痛旧疾。
朝臣们歌颂皇帝仁孝,
而太后临终前突然对宫女说,
“他当年给我剥的橘子……原来每一瓣都藏着pi 霜。”
最讽刺的是,太后至死都不知道,
她最信任的宫女其实是萧焕的人。
那宫女每日为她梳头时,
都会轻声说:“陛下问太后今日胃口可好?”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萧焕为什么赢得这么漂亮?
我认为萧焕的可怕在于,
他把时间变成盟友,
用五年纵容太后树敌,等她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太后倒台后,史官写的是柳氏结党营私,
而皇帝只是痛心肃清
他给敌人留了体面,
反而让支持太后的人心寒。
“陛下如此仁厚,太后竟还谋逆?”
萧焕甚至没罢免一个柳党官员,
只是把他们调去修史书、管粮仓。
几年后,这些人反而成了新政拥护者。
萧焕用一场不流血的政 变告诉世人,
最高明的猎手,往往以病弱模样登场。
把刀锋藏在温柔之下,比任何刀剑都致命。
来源: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