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古装短剧《穿成大力农女,咸鱼躺赢爽翻天》的一段画面引发全网群嘲:剧中本该穿着粗布麻衣、靠挖野菜谋生的贫苦农女,一抬手可闪瞎观众——指尖赫然戴着镶钻裸色美甲,与角色设定形成荒诞反差,十三集剧情中反复出镜,让人频频出戏。面对满屏质疑,导演雨顺的回应更是让人哭
古装农女戴镶钻美甲拍戏?短剧导演无奈曝内情,600亿市场难掩专业短板
近日,古装短剧《穿成大力农女,咸鱼躺赢爽翻天》的一段画面引发全网群嘲:剧中本该穿着粗布麻衣、靠挖野菜谋生的贫苦农女,一抬手可闪瞎观众——指尖赫然戴着镶钻裸色美甲,与角色设定形成荒诞反差,十三集剧情中反复出镜,让人频频出戏。面对满屏质疑,导演雨顺的回应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我也很无奈,她刚做的美甲,舍不得摘掉”。
这场“美甲穿帮”风波,并非孤例而是短剧行业的通病。韩雨彤主演的《千金谋》中,村妇角色带着闪钻美甲插秧;《七零养娃日常》里,70年代女医生的长美甲连孩子都抱不稳;甚至有古装女将军上战场时,指尖还藏着法式美甲。据行业统计,2025年上线的100部古装/年代短剧中,超三成存在美甲穿帮问题,让观众吐槽“找bug比看剧情还上头”。
随着争议发酵,导演雨顺发布长视频还原了背后的憋屈处境。定妆时他就明确要求演员卸掉美甲,瘦女主乖乖照做,可胖女主却玩起“小聪明”,仅将亮钻美甲换成裸色款,谎称“已经改了”。拍摄地选在偏远山村,往返县城卸甲要三小时,而短剧拍摄周期极短(单部仅7-15天),且场景多为共用档期紧张,一旦耽误就可能导致全组停工、成本翻倍。无奈之下,导演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她剪短美甲,没想到演员还在监视器后小声嘟囔“留了两三个月,真舍不得剪”。更讽刺的是,剧播后该演员还狡辩“已经卸掉了,只是做了甲片建构”,完全无视镜头前清晰可见的美甲痕迹。
这场看似可笑的“美甲之争”,实则戳破了短剧行业“效率压倒专业”的畸形生态。如今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634.3亿元,远超2024年内地电影总票房,“精品化”的口号更是喊得震天响。但现实是,多数短剧制作成本仅50-200万,演员片酬占比高达60%,为赶进度和控制成本,剧组往往省略造型规范、细节审核等基础流程。导演话语权被严重削弱,面对演员的不配合,往往只能在“保进度”和“保专业”间被迫妥协,毕竟“得罪演员导致拍摄中断,损失比穿帮更大”。
观众的愤怒,本质上是对“糊弄式创作”的反感。有人说“看短剧不用带脑子”,但数据不会说谎:存在明显穿帮的短剧,完播率比同类剧低18%,差评率高23%。观众可以接受成本有限带来的制作粗糙,却无法容忍对角色和行业的不尊重——当演员把个人爱美需求凌驾于角色之上,为保留美甲甚至要求改剧本,让“缝衣服”戏份改成“指挥别人干活”,这种脱离角色的自我感动,终究会消耗观众的信任。正如导演雨顺所言:“这不是预算不够,而是态度问题导致的低级穿帮,让我觉得很丢人”。
600亿市场规模背后,短剧行业早已不是“小成本玩票”的代名词,传统影视公司、专业创作者纷纷入局,观众的审美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其实解决这类问题并不复杂:剧组提前制定造型规范,演员进组前统一整改;平台设立审核机制,将造型贴合度纳入评分;而演员更该明白,造型服务角色是基本职业准则。
古装农女的美甲或许只是个小细节,但细节里藏着行业的底线。当600亿市场渴望摆脱“低俗、粗糙”的标签时,从业者更该从卸美甲这样的小事做起,用专业态度回应观众期待。毕竟,美甲可以重新做,但失去的口碑和信任,再难挽回。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短剧角色造型避坑清单”,涵盖古装、年代等不同题材的细节规范?
来源:今日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