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高分的国产古装探案剧,再次“封神”了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2 12:11 1

摘要:《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简称《唐诡3》)回归,热度很快破万,豆瓣开分8.1分。2022年《唐朝诡事录》(下文简称《唐诡1》)起初播得默默无闻,后来凭借口碑逆袭,去年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下文简称《唐诡2》)豆瓣8.6分,成功地让《唐诡》这个IP得以立住。此次《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简称《唐诡3》)回归,热度很快破万,豆瓣开分8.1分。2022年《唐朝诡事录》(下文简称《唐诡1》)起初播得默默无闻,后来凭借口碑逆袭,去年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下文简称《唐诡2》)豆瓣8.6分,成功地让《唐诡》这个IP得以立住。此次《唐诡3》乘胜追击,总体上保持不俗的质感。

与《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经典的古装探案剧不同,《唐诡》系列的探案,着重突出的是一个“诡”。这种诡,是一种“中式志怪”,通过诡物、诡事、诡境的层层叠加,制造出充满未知与反常的悬疑氛围。

但它们又殊途同归。一众经典的古装探案剧,探案为表,内核永远是对人心、社会与历史的深刻反思。《唐诡》三季以来,多数案件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背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权力斗争。封建权力以等级秩序为核心,以排他性与唯一性为特征,其运作往往伴随着对个体生命的漠视与对人性的异化。这层批判,是《唐诡》系列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文|曾于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G07FUI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中式志怪探案”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悬疑剧扎堆,十有八九是当代背景。但其实,探案叙事并非现代影视的独创,我国古代早有“案狱”“刑侦”的文化传统。南宋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就已经记载了“验尸看伤”“查迹寻证”等系统的探案方法,为古代探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古装探案剧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叙事风格。《神探狄仁杰》系列(2004、2006、2008)堪称社会派探案的典范,其案件往往与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斗争紧密交织,权力博弈始终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暗线。《大宋提刑官》(2005)依然保留对封建制度的省思,但展现出更为鲜明的本格推理特质。剧中,宋慈通过检验尸体的创口、分析现场的痕迹、推敲证人的供词,层层递进还原真相,其探案手法严格遵循《洗冤集录》的记载。《大宋提刑官》播出20年了,豆瓣评分9.3分,仍是我国古装探案剧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作。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H2QIyZ

《神探狄仁杰3》剧照

但传统本格推理路线的古装探案剧,始终面临着一个难以逾越的创作困境:古代技术条件的局限。现代本格推理依赖的指纹鉴定、DNA比对、监控追踪等手段,在古代完全不具备,这就导致创作者很难设计出既符合历史背景,又能满足现代观众悬疑期待的案件。

很多古装探案剧要么强行套用现代探案逻辑,与历史背景格格不入;要么简化推理过程,让破案变得过于轻易,失去悬疑张力;要么在案件设计上大同小异,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就算经典的《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也不约而同出现同一个经典案例“钱迹辨盗”,即借助铜钱接触油脂后会在水中浮现特定痕迹的原理指认窃贼。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IRkiQv

《大宋提刑官》剧照

《唐诡》系列,每一季分别由几个单元案件组成,部分单元向本格推理模式靠拢,但普遍质量参差,未能形成稳定的水准。哪怕是评分最高的《唐诡2》中备受好评的《风雪摩家店》单元,它以“暴风雪山庄”模式构建了高度浓缩的时空与多重悬念,但逻辑衔接还是比较孱弱。

譬如龙太通过画鞋印指认凶手,其判断依据模糊,缺乏精确的物证支撑;女店主假死并藏身酒缸的情节,虽被主角以“密室不密”一语道破,但她计划得以实施的前提是他人必会将“尸体”恰好藏入预设容器,充满偶然性。并且,剧中核心信息多依赖角色台词直接输出,观众所能接触的线索远少于“侦探”,致使推理过程成为单向的信息揭露,而非观众可参与的智力游戏。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LigZqa

《唐诡2》剧照

好在,《唐诡》系列的主创者懂得“扬长避短”。虽然每一季都有个别凑集数的单元,但多数单元都另辟蹊径,从“诡”入手,将“诡”贯穿探案始终,探索出独特的“中式志怪探案”模式。

我国古代志怪小说源远流长,为当代各种“中式志怪”故事提供了深厚的文学土壤和文化心理基础。志怪小说,是以记述“怪力乱神”为核心内容的文言小说类别,其脉络可追溯至先秦《山海经》,至魏晋六朝蔚为大观,发展到唐代,随着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明确提出“志怪小说”之概念,这一文体已趋于成熟。

志怪小说的世界,首先体现为“诡物”的纷呈。例如《搜神记》中由狐狸幻化而成的“阿紫”惑人,《酉阳杂俎》里宣平坊那化作卖油郎、以廉价好油诱人致病的“蘑菇精”……“诡物”显露出超自然的形态与能力,为悬疑叙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非常规的犯罪载体。

志怪小说也热衷于记载那些违背常理、超乎想象的“诡事”。如《列异传·谈生》中的人鬼相恋,《冥祥记》里赵泰游历地狱的见闻,又如《搜神记》中“东海孝妇”含冤而死,竟致郡中大旱三年的天人感应……或凄美,或恐怖,或荒诞,以强烈的“反常”特性,为悬疑叙事搭建了核心的戏剧框架。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OIJ3Fx

《唐诡3》剧照

“诡境”的营造则是志怪氛围得以成立的关键。无论是《幽明录》中与世隔绝的仙境,还是诸多笔记中因尸骨未安而鬼影幢幢的“凶宅”,这些空间都脱离了日常环境的秩序,为悬疑叙事提供了极具张力的舞台。

如果观众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读者,再进入《唐诡》系列,很容易就发现:《唐诡》系列不就是“志怪小说”的影像化,再融入一个探案的外壳吗?

确是如此。《唐诡》系列多个单元的创意和灵感,都能在《酉阳杂俎》《独异志》《博物志》等经典志怪典籍中找到其文学原型与脉络,主创们以此为基础,进行戏剧化的融合与再创造,构建出一个既光怪陆离又扎根于唐代文化土壤的“诡事录”。

志怪小说中的“诡物”,在剧中化为了一个个推动案情发展的关键奇物。《唐诡1》的《长安红茶》,以新娘之血制茶致幻的设定,当然无科学依据,却与唐代西域幻术盛行的背景及志怪中“以邪物入药”的传统一脉相承;《人面花》单元改编自《酉阳杂俎》中仅的人面花传说;此外,易容术(多个单元反复出现)、返魂香、百毒虫等元素,也都能在汉末六朝至唐代的志怪笔记中找到其渊源。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QUV60H

《唐诡1》剧照

在“诡事”的编织上,《唐诡》系列深得志怪小说叙事之精髓。比如《唐诡2》的《降魔变》单元,壁画中的“魔王”竟能脱壁杀人,取材于《酉阳杂俎》所载画圣吴道子绘制《地狱变相图》时所产生的神异传说;《唐诡3》中《诺皋记》单元,“诺皋”二字直接就取自《酉阳杂俎》的《诺皋》篇,“飞缸环游记”的设定则改编自《广异记》的《户部令史妻》……

尽管出于影视创作的现实考量,《唐诡》系列无法直接呈现地府轮回等纯粹的封建迷信内容,但它在“诡境”的营造上,成功复现了志怪小说中那种独特的空间氛围,比如融入敦煌飞天藻井元素、神鬼杂处的长安“地下鬼市”,抑或是地处荒野、阴森破旧、巨蟒潜行的废弃驿站……以视觉奇观的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那个时代弥漫在日常生活边缘的神秘与未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Ul1lX4

《唐诡3》剧照

经由对于志怪小说“诡”的化用,《唐诡》系列规避了纯本格推理在古代技术条件下面临的逻辑困境——观众进入故事后,自然而然接纳各种诡物、诡事的逻辑,这套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奇幻设定,如同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科技,在自洽的叙事体系内建立起令人信服的规则。这就让创作者获得了巨大的叙事自由与创作空间,可以大胆构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悬疑谜题。

不过,“中式志怪”并不意味着《唐诡》系列放弃了现实的推理逻辑,“推理探案”仍是《唐诡》系列另一个核心支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aipdPV

《唐诡3》剧照

在推理探案上,《唐诡》系列呈现出“虚实结合”的特征。案件伊始笼罩在超自然的迷雾中,但主角团的破案过程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探案路径。苏无名作为智力担当,面对各种非正常死亡,核心方法仍是验伤、验尸、辨伤等法医知识;武将出身的卢凌风,负责现场勘查与武力突破……两人一智一勇互补,屡破奇案。

《唐诡》系列多个单元案件,强情节、强冲突、强反转,让推理探案过程跌宕起伏。以《唐诡》系列中惊悚指数名列前茅的《甘棠驿案》为例,当观众以为这是一起巨蟒群现、风格惊悚的黑店命案时,剧情却接连反转:“刘十八”的身份揭晓,背后是三兄弟畸形的家庭人伦悲剧,最后揭开苏县尉这个“保护伞”……层层剥茧的叙事,完成了一场从猎奇到深思的审美跃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cKygNl

《唐诡3》剧照

至此,《唐诡》系列的“中式志怪探案”,让它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经典古装探案剧的路径,拥有自身鲜明的辨识度。

最“诡”的是人心

经典的古装探案剧,探的是奇案,见的是世道。案子是皮相,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体察,才是其风骨。

这是古装探案剧的题材优势——借助历史背景的安全距离,将现实社会的议题巧妙融入其中,实现“以古喻今”的表达,特别是,将故事置于具体的封建王朝,剧集得以对封建权力结构进行本质性的剖析。比如《神探狄仁杰》通过一个个悬疑案件,揭露武周时期官场的腐败与权力的残酷;《大宋提刑官》中,宋慈“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坚守,背后是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与对封建官僚体系的批判;2023年豆瓣8.5分的《繁城之下》,以明朝一起连环命案,揭示封建制度之弊:不讲法治、诉诸粗疏的道德约束,必然走向自身的灭亡。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e1yU25

《繁城之下》剧照

《唐诡》系列继承了这一核心传统。剧集以唐隆元年到开元初年为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正是唐朝权力更迭最频繁、政治斗争最残酷的阶段——韦后之乱、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接连发生。剧中多数涉及朝堂斗争的单元案件,离不开一个核心背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权力斗争。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幼女,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亲妹,唐玄宗李隆基的姑母。横跨四朝的皇室身份,让太平公主一生都站在权力的中心地带。她兼具政治远见与权术手腕,权力欲极强,一心效仿母亲武则天,渴望登上权力的巅峰。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g5h4ue

《唐诡3》剧照

《唐诡1》开始于唐代景云二年(711年),唐隆政变后的第二年。在此之前,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实权被韦后集团掌控,韦后毒杀中宗后拥立年幼的唐殇帝,企图临朝称制。在危急关头,太平公主与侄儿李隆基联手,共同策划了“唐隆政变”,彻底清除了韦氏集团,使政权重新回归李唐宗室。

唐睿宗李旦复位,年号“景云”,景云期间(710-712),太平公主的权势达到顶峰。李旦对这位亲妹极为信任与尊重,给予了极高的待遇与实权。太平公主也形成了庞大的政治集团,“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官员“太半附之”,党羽众多,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iWjZMy

《唐诡3》剧照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作”的蜜月期迅速终结,彼此都担心对方对自身地位的威胁。太平公主多次在睿宗面前进言,试图废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散布“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李隆基凭借其在唐隆政变中积累的威望与羽翼渐丰的政治势力,巩固自身地位,最终迫使睿宗禅让,于先天元年(712年)登基为帝,是为唐玄宗。

登基后的李隆基,绝不容许自己的权力被分割,更不可能坐视太平公主复制武则天、韦后之路。而权倾朝野已久的太平公主,又怎甘心就此退出权力核心。《唐诡3》中,太平公主已经完全不遮掩她的野心了,她对儿子卢凌风说:“我的父亲母亲,还有两个哥哥,都是皇帝。就连我的侄儿也做了皇帝,我作为大唐独一无二的大长公主,怎么就不可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lml3Up

《唐诡3》剧照

《唐诡3》始于先天二年(712)夏,历史上,这一年7月,李隆基发动了先天政变,赐死太平公主,其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家产被抄没。因此,这一季的故事发生俩人最后摊牌前最紧张激烈的时期,也最终随着太平公主政治集团的覆灭而徐徐落幕。

由此,《唐诡》系列的奇案始终笼罩在姑侄权力决斗的阴影之下。《唐诡1》一开篇的《长安红茶》,表面是长安县令元来的个人野心,幕后操盘手大有可能是李旦,通过红茶案来制衡太平公主与太子,让双方在猜忌与斗争中互相消耗,自己则稳坐皇位;《唐诡2》里,“降魔变”“通天犀”等案件,都牵扯到长安的幕后势力,直指权力斗争的暗流;到了《唐诡3》,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权力博弈被推向台前,斗争之激烈、牵涉之广泛远超以往。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mwe3q1

《唐诡2》剧照

比如《康国的金桃》这个单元,康国进贡的金桃遭遇“乌焰鸟”袭击,这是被李隆基集团精心利用的局。“巨禽为太平公主所操控”的谣言,虽无实据,但李隆基集团成功制造了舆论疑云,让太平公主陷入被动。另一边,李隆基早已察觉将军李凤怀有异心,却隐忍不发,也对武文斌等人利用“乌焰鸟”伤人之事了如指掌,只待最佳时机收网。李凤误判形势,以为时机成熟,率叛军直扑皇宫;武文斌也撕下面具,露出真容。千钧一发之际,禁军及时赶到,将叛军一举歼灭。李隆基借此铲除了李凤的叛军集团,顺势削弱了太平公主的势力,更迫使太上皇彻底退出权力核心……“一石三鸟”,为他不久之后彻底剿灭太平公主的势力做了铺垫。

随后的《成佛寺的哭声》《白泽的行踪》《旗亭画壁》《去天尺五》等单元,也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斗争有千丝万缕关联,只是案件的完成度大不如《康国的金桃》。《唐诡3》侧重权斗的铺陈,案件本身的设计略显潦草,这也导致它受到一部分观众的批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fxoQuj4j

《唐诡3》剧照

但客观地说,从立意表达上看,《唐诡》系列与《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经典作品一脉相承。所有的诡物、诡事、诡境,最终都服务于对封建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批判——在不受制约的封建权力面前,人命如草芥,亲情、友情、爱情都可能成为筹码;为了登顶权力巅峰,人们可以装神弄鬼、草菅人命,可以背叛盟友、践踏他人的痛苦,多少家庭在无声无息间破碎,多少无辜者在阴谋的暗流中枉送性命?

却原来,最诡谲莫测的,并不是什么精怪妖物,而是人心深处的贪欲与算计,最森然可怖的,也并非地宫幻术,而是冰冷无情、将人异化为工具的封建皇权。虽然这一切都只是“唐朝诡事录”,但对人性的叩问与对权力的警惕,却是跨越古今的共同命题。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