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芒果TV把《咸鱼飞升》的后期母盘送进广电大楼那天,隔壁审片室的大叔以为送来的是动画片——因为第一集开场就是一条会打哈欠的弹幕,从屏幕左边漂到右边,配的字是:别卷了,先躺。
“咸鱼”三个月前还躺在鱼缸里,现在它要翻身飞升,而且全程直播给你看。
芒果TV把《咸鱼飞升》的后期母盘送进广电大楼那天,隔壁审片室的大叔以为送来的是动画片——因为第一集开场就是一条会打哈欠的弹幕,从屏幕左边漂到右边,配的字是:别卷了,先躺。
这条弹幕不是恶搞,是官方通道。
平台把“沉浸式追剧”玩成了“陪咸鱼上班”:你点开播放器,先领一条电子咸鱼,它会根据你的观看进度长大、变色、偶尔蹦出隐藏剧透。
别人攒会员积分,你在攒“咸鱼翻身值”,数值一满,下周一就能看到玄澈被迫开大、一刀劈碎秘境的全景特效。
剧方把这个特效镜头叫“翻身杀”,三维组干了九十天,只为让玄澈那条“不想动”的咸鱼,在生死关头把懒腰伸成剑气。
技术文档里写着:传统水墨+赛博霓虹,既要仙气也要中二。
最后出来的效果像把《千里江山图》扔进电音派对,山碎了,灯没灭,观众在弹幕里刷“救命,这居然是古偶”。
王鹤棣自己也没想到,原本只是想把“累”演出来,结果累出了个新流派。
他把家里那只橘猫拍的日常剪成素材,给导演发过去:猫打哈欠→猫伸爪→猫瘫倒→猫突然炸毛。
导演一拍大腿,说这就是“三步一瘫”的修仙节奏。
于是剧里名场面诞生:玄澈被追杀,先打个哈欠,再伸个懒腰,最后干脆躺下,敌人一愣神,被他翻身一剑带走。
观众笑完才反应过来:这说的不就是我上班的样子?
李沁那边更卷。
她的武器是一根银簪,看似平平无奇,实则27种变形方案:钗、刀、锁链、指南针、迷你鱼竿……道具组像做乐高,每套零件装满一箱,拍摄现场每天“开盲盒”。
李沁在采访里吐槽:“别的剧组背台词,我背说明书。
”但播出后,弹幕全在刷“想要同款”,淘宝搜“白绾绾银簪”已经自动联想出“可变形”关键词,义乌厂家连夜打样。
“反套路”三个字,今年被太多古偶喊烂了,但真正能把“反”落到实处的,是把成长写成“被逼的”。
《咸鱼飞升》的剧本结构像闯关游戏:每一关都告诉玄澈“你可以躺”,每一关的奖励却是“躺完就要死”。
秘境解围、宗门比试、神魔大战,他原本只想做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结果系统(编剧)不答应,观众更不答应。
我们追的不是爽,是“看懒人被迫营业”的解压。
所以这部剧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先给你共情,再给你耳光。
你看到玄澈瘫在石头上,像极了自己周五下班的沙发瘫;下一秒秘境爆炸,他不得不拔剑,你想起自己周一早晨的闹钟。
笑着笑着,心里被戳一记:原来成长不是打鸡血,是退路被炸光,只能翻身。
芒果TV把这套心理机制做成数据:测试观众在“咸鱼养成”小游戏里,平均每次点击“偷懒”按钮3.2次后,就会主动点“进化”。
产品经理总结:用户不是讨厌努力,他们需要一个看起来更合理的借口。
于是平台告诉你——放心躺,系统帮你努力;等你躺够了,一键看玄澈替你翻身。
情绪价值拉满,实用价值也落位:至少下周上班,你能把“我懒得动”说成“我在蓄力开大”。
审片结束那天,广电大楼外的银杏叶刚黄。
工作人员抱着母盘走出来,说片尾最后一幕没有彩蛋,只有一行小字:
“献给所有还没放弃翻身的咸鱼。
”
屏幕前的你,电子咸鱼已经升到Lv.3。
下周播出倒计时48小时,你把它拖进角落,让它继续瘫着。
但你知道,等那把“翻身杀”剑气亮起,你会和玄澈一起,把懒腰伸成刀。
那一刻,躺归躺,飞归飞。
咸鱼不是不想飞,它只是等风来,也等你准备好了再一起拍浪。
来源:优雅百灵鸟8Kzb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