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狂飙”背后,滨湖的冷思考与热行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8 09:38 1

摘要:2022年元旦,在那个“微短剧”还没有大火特火的时期,一部名为《贩卖法术的杂货铺》的微短剧,悄然登顶芒果TV总榜和电视剧榜双榜第一。

2022年元旦,在那个“微短剧”还没有大火特火的时期,一部名为《贩卖法术的杂货铺》的微短剧,悄然登顶芒果TV总榜和电视剧榜双榜第一

收视率也很惊人,竟然力压了同期的《快乐大本营》和湖南卫视跨年晚会。

这部投资仅320万、拍摄周期仅14天的横屏短剧,在7天内播放量破亿,可以说给当时影视行业内部带来了一次不小的震撼。

这部“黑马”剧作,其背后的操盘手,正是来自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企业——无锡白泽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这个标志性事件,如同一道闪电,探亮了一条崭新的赛道,《贩卖法术的杂货铺》的成绩,也让包括白泽映画在内的很多公司更加坚定深耕微短剧赛道的决心。

整个微短剧产业,从此开始崛起与冲刺。

根据最新市场分析,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进一步增长至504.4亿元,同比增长35%,同年国内电影票房仅有425.02亿元,是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今年则有望突破680亿元。

当年蝴蝶扇动翅膀引发的一场风暴,今天已经席卷大地。而当年的“蝴蝶”所在之地,坐拥省部共建、全国唯一的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和无锡影视基地两大影视基地的无锡滨湖区,当然不想错过这轮由内容变革引发的产业机遇。

凭借前瞻性的独到眼光和深厚的产业底蕴,一个微短剧的“新高地”正在长三角悄然崛起。

01.

一家“长剧老炮”的微短剧之路

“我们算是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区内最早的一批网剧企业。”

白泽映画总经理蒋翎向我介绍,从爱奇艺标杆性网剧《心理罪》第一季在无锡拍摄,到后来带动《扫黑风暴》等大批剧组来到园区,蒋翎和他的团队见证并参与了无锡长剧市场兴起的全过程。

正是这种深度的行业参与,赋予了他们敏锐的嗅觉。

三年前,由于长期作为平台长剧的供应商,蒋翎能明显感觉到视频网站正在“收缩”传统的长剧业务。

而彼时,恰是竖屏短剧刚刚起势。

尽管各爽文网站尚未倾注大量资源和人才转向短剧领域,但蒋翎有个预感——这个市场,要火了。

在微短剧尚未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时,白泽映画迅速行动。

他们与当时九州、蜜糖等一线平台合作,以制作为主投了5部片子,随后,为芒果TV定制的横屏短剧《贩卖法术的杂货铺》大获成功,并赢得腾讯的青睐。

庆幸分得市场一杯羹的同时,白泽映画也保持着冷静的思考。

“我们预测了微短剧产业的前景,用户黏性很高,付费能力很强。”蒋翎坦言,“但当时平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不规范的问题。”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微短剧业内业外并不受待见,一项早期的微短剧行业调研中,有人评价短剧消费群体中“三保”,即保安、保洁、保姆人员占比较高,其中原因有很多,绕不开的一点是微短剧内容低俗解压、爽点高、观影门槛不高。

但如今,形势产生了变化。

随着芒果、抖音等大厂入局,微短剧的制作开始越来越卷,主流的短剧类型数量达到40+,以小博大的神话已是过去式,微短剧进入了提升品质的阶段。

“以前随便做一个片子就能赚钱,现在随便做已经赚不到钱了。”

短剧的拍摄节奏与传统影视不同,短剧的生产制作成本很低,只要10万即可做出一部片子,为了节省成本,多数短剧拍摄周期通常在七到十天。

蒋翎十分笃定的表明,白泽映画必须在此基础上实现“升级”。

融合以往拍摄长剧时的经验与思路,寻找形象与演技更好的演员、掌控力更优秀的导演、更真实的场景等……

制作的标准同样要求更进一步:

一部微短剧,一天拍摄8页剧本和一天拍摄10页剧本的质量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充裕的时间可以让导演有更多的时间去抠这场戏的细节,如今行业里几个爆款短剧的拍摄时间都达到了15天左右。

白泽映画点出,同样的制作预算,他们总会比别人拿出更多的钱砸到制作流程中。

“不管票房热度如何,我们只做精品剧集。”

高投入得到高标准,高标准换来的则是白泽映画出品剧集的高口碑。

为芒果TV定制短剧《贩卖法术的杂货铺》成为艾曼指数唯一上榜短剧,上线六天,登上灯塔数据播放量排名第三

另外一部上线腾讯视频的微短剧《别惹前女友》在战绩上则“更进一步”——

猫眼短剧热度榜中荣登第一,抖音热点榜和娱乐榜双料第一。上映两天,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占10.28%,截止收官,累计分账破700万,全网社交声量破6亿

像这样足够亮眼的短剧成绩,白泽映画还有很多。再加上其专业负责的态度,白泽映画成功收获了腾讯、爱奇艺、芒果、优酷、红果等主要微短剧大平台的合作。

02.

如何打造微短剧诞生的温床?

在如今长三角的影视江湖中,加速快跑的微短剧正凭着一己之力搅动起产业的风云:

杭州临平区23 年底正式开放的“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上海嘉定区有老厂房改建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

依托无锡国家电影数字产业园,滨湖区同样不甘落后。

除白泽映画外,这里还吸引了一批有梦想、有行动的微短剧企业。

滨湖企业华瑜国际,出海热剧《釉色伊人》正是其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影棚取景拍摄,伊朗驻华大使馆也在抖音平台第一时间转发,12 月 2 日首次上线就获得 1027 万曝光;

园区企业壹叁壹肆影视文化传媒,其制作的《宫墙厌》《危城关系》等多部作品在市场上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春来定风波》上线 14 天分账收入便突破 1000 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滨湖提出:

三年内,累计推出15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

不久前,无锡滨湖发布的首部微短剧《范蠡不懂“诗”》第一季圆满收官。该剧讲述范蠡穿越至霓虹闪烁的滨湖,与当代“奚诗”相遇的故事。

精美上乘的制作、引人入胜的剧情、恰到好处的铺垫,让《范蠡不懂“诗”》在平台上获得不俗的表现。

在无锡滨湖区大力推动微短剧发展的背景下,这部轻喜剧应运而生。

说实话,如今微短剧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进入靠精品和生态取胜的下半场。

而滨湖区依托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在微短剧快速迭代之际,也在不断加强短剧产业的探索和创新,目前已诞生出一片较为完善的微短剧产业生态。

但滨湖区很清楚,能否成为长三角的“微短剧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创新中心”,关键在于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错位发展是关键。

技术方面,滨湖区拥有全国科技含量最高的影视拍制基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园区已建成包括3座国内领先的水下特效棚,3座3000平米国际标准影棚,1座1.2万平方米超大影棚等共计15座专业影棚。

投流方面,位于园区的华影智媒(江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利用AI技术为短剧分发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他们自主研发的 AI 产品“八爪鱼”,从选择一部剧到变成切片视频分发到抖音平台,整个过程仅需 3 秒,操作难度“有手就会”,并且自带文案和话题,能够让许多短剧制作方翻越“有钱拍没钱投”这座大山。

除此之外,园区还打造了国内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打造了全国最大电影级LED拍摄巨幕屏;

滨湖区胡埭镇同样抢抓微短剧风口,成立无锡九龙湾微短剧影视基地,预计每年将引进一百个剧组、多家专业影视公司入驻园区,努力打造苏南区域领先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实景拍摄基地。

为了使技术能够更贴合微短剧企业的发展局势,滨湖区在加快 AIGC技术与微短剧生产融合方面也有布局。针对微短剧制作流程,他们搭建了AI创作中心、AI拍制中心、AI短剧审查中心、AI发行中心、AI交易中心等五大平台载体。

近年来,无锡先后设立了1亿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4亿元大运河文化旅游基金等配套专项影视产业扶持政策。滨湖区还推出“剧亮影擎”计划,用“四大行动”、“五大工程”给内容创作者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和保障。

在短剧人才招引上,动作同样不少。

去年底,无锡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太湖文化人才招引活动现场,无锡市滨湖区短剧产业链人才实训中心正式揭牌,为高校学生提供短剧创作、拍摄等实践机会。

为积极响应无锡政策,白泽映画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以及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签约了校企合作,提高影视人才留锡率。

棋至中盘,重在谋势。横屏时代,无锡的数字电影产业可圈可点,而到了竖屏时代,无锡更想“横竖都要赢”。

回顾过往,滨湖区与像白泽映画这样的“园区老兵”共同演绎了一场从“借势”到“造势”的产业进化;

放眼未来,当微短剧的流量泡沫逐渐褪去,真正能沉淀下来的,一定是这些拥有完整产业生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并能敏锐连接全球市场的行业尖兵。

03.

微短剧的“滨湖方案”

11月12日,无锡短剧产业服务与保护大会暨“剧创新程”微短剧+计划发布活动在滨湖区华莱坞举办。

《黄雀游戏》《忘尘月》《千年相守》《闺阁绣梦》等“百部精品微短剧”项目正式发布,“剧亮影擎”滨湖微短剧剧本大赛之“遇见·蠡湖”剧本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同样是加大政策力度、补贴广度,但这次活动中,我发现无锡相比其他加注微短剧的城市,更胜在“思考”。

比如这次活动中特别设置“微短剧版权协同治理与司法保护研讨会”

随着微短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将达到677.9亿元,这一新兴业态已超越传统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影视文化产业链发展和促进相关产业融合的新动能。然而,微短剧内容同质化、版权侵权、维权困难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会活动现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给出三大解决方案:

一是对明显侵权行为及时叫停,减少原创者损失;

二是落实“惩罚性赔偿”,让恶意侵权者“不敢侵权、不能侵权”;

三是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推动立法、司法、平台、高校协同发力。

为落实这些理念,无锡滨湖区携手西南政法大学,在理论支撑、侵权检测、人才培养三方面为微短剧产业提供最实际的司法保障。

除此之外,这次大会上,作为无锡影视文化主阵地的滨湖还提前发布了基地共建等一系列“大计划”。

就比如,江苏华莱坞文化集团和无锡报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共建“锡报华莱坞微短剧基地”,基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聚合,同样可以成为内容孵化器与资源集聚平台。

此外,华莱坞文化集团与白泽映画、都市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企业、高校集中签约共建短剧拍摄基地,开拓精品短剧虚拟拍制市场。

为什么要签约共建“短剧拍摄基地”?

白泽映画蒋翎对此解释:

高品质的场景,是微短剧拍摄制作的关键。

全国知名的短剧拍摄地,如横店、西安、郑州,都是在短剧基地集中搭建了大量可复用的场景,但如今,它们的短剧基地,在面对微短剧出海这个风口时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收入达10.88亿美元,分别同比猛增249%。无论是国内精品现代短剧还是出口海外剧,其对高端新中式、韩式拍摄场景配置要求的逐步攀高,已然突破了以往短剧基地提供的常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滨湖区聚焦“海外微短剧+精品中文短剧”的双赛道,积极打造“精品化、国际化”短剧拍摄基地,基地计划内置多种高端、现代风格实景,满足精和海外剧需求,与国内其他短剧基地形成差异化竞争。

针对微短剧行业痛点,基地计划内置多种高端、现代风格实景,满足精品现代剧和海外剧需求,与国内其他短剧基地形成差异化竞争。

眼前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创作平原,可发挥的创想空间很大。

从目前来看,滨湖区的微短剧产业发展潜力远未见顶,在聚合效应下,短剧发展很快,行业洗牌速度更快,但只要滨湖保持着一份贯穿产业的“思考”,增长便不会结束。

未来,这篇湖湾的“微短剧之路”能通向多远的彼岸?

值得所有人共同期待。

来源:金融街1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