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版本的梁山伯,还是郑蒙蒙的好,不想看满脸皱纹的山伯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7 16:12 1

摘要:看了这么多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兜兜转转还是觉得郑蒙蒙演的梁山伯最对味。不是说其他版本不好,只是看惯了她的演绎,再看那些满脸皱纹的山伯,总觉得有点出戏。

看了这么多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兜兜转转还是觉得郑蒙蒙演的梁山伯最对味。不是说其他版本不好,只是看惯了她的演绎,再看那些满脸皱纹的山伯,总觉得有点出戏。

毕竟梁山伯本来就该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郎,那种青涩懵懂的感觉,还是得年轻演员来演才够真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得搞清楚梁山伯该是什么年纪。查过相关的剧目设定,不管是传统越剧还是后来的改编版本,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年纪都设定在16到18岁之间。

这个年纪的书生,刚离开家去求学,心思单纯得很,对男女之情一窍不通,正是因为这份懵懂,才会有“十八相送”里听不懂祝英台暗示的经典情节。南京市越剧团创排青春版《梁祝》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点,选的演员都在19到22岁左右,就是为了贴合角色的年龄感,让观众能和台上的演出“心灵相通”。

可现实里很多版本的梁山伯,演员年纪实在有点大了。有些村越剧团的成员,最年轻的都四十岁了,年纪大的甚至快六十岁。还有些知名演员,快六十岁了还在演梁山伯,虽然唱功和演技都在线,但脸上的皱纹藏不住,一出场就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就像有位戏迷说的,看到满脸沧桑的梁山伯,总觉得他下一秒就要讨论养家糊口,而不是和祝英台谈纯粹的校园恋情。这种视觉上的违和感,真的会影响对剧情的投入。

再看郑蒙蒙演的梁山伯,那种青春感真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她本身就是越剧界的青年演员,2014年第一次在央视表演《梁祝》选段的时候,年纪也就二十出头,正是最贴合梁山伯的年纪。

她的扮相特别俊朗,眼波流转间全是少年人的清澈,完全没有刻意装嫩的感觉。有观众形容她的扮相“俊美灵动”,站在那里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的书生,这种天生的年龄优势,是年纪大的演员再怎么化妆都弥补不了的。

除了年龄和扮相,郑蒙蒙的表演也把梁山伯的少年感拿捏得很准。她是越剧毕派的传人,拜在丁小蛙门下,功底特别扎实,还拿过绍兴市戏剧折子戏大赛的表演金奖。毕派的唱腔本来就爽朗明快,郑蒙蒙唱起来更是带着年轻人的清亮,声音好像从鼻腔里透出来,既干净又有穿透力。

唱《书房门前一枝梅》的时候,她的眼神里全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同窗的真诚;演到“十八相送”,面对祝英台的各种暗示,她脸上那种困惑又认真的表情,把梁山伯的憨厚懵懂演活了。这种表演不是刻意模仿少年人的样子,而是本身年龄带来的自然流露,看着特别真实。

她的表演细节也很打动人。梁山伯是个书生,走路的姿态、拱手的动作都得有书卷气,郑蒙蒙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既端庄又不僵硬,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轻盈感。

不像有些年纪大的演员,虽然动作标准,但总透着一股沉稳过头的老练,少了点少年人的活泼。而且她和搭档演对手戏的时候,那种青涩的互动感特别真实,就像真的是两个同窗三年的好朋友,那种纯粹的情谊,通过眼神和小动作自然传递出来,让人忍不住跟着代入情绪。

郑蒙蒙的梁山伯之所以让人喜欢,还因为她让这个经典角色变得更贴近年轻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越剧不太熟悉,但看她的表演却不会觉得有距离感。她多次在央视的《快乐戏园》栏目表演《梁祝》选段,还登上过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让更多人看到了青春版梁山伯的魅力。就像高校巡演的青春版《梁祝》能打动大学生一样,郑蒙蒙的表演也让年轻观众觉得,原来经典剧目也可以这么有代入感,不是只有老一辈才会喜欢。

其实喜欢郑蒙蒙的梁山伯,并不是否定老艺术家的表演。老一辈艺术家的唱功和演技值得尊敬,他们塑造的梁山伯也有自己的经典之处。但经典剧目要传承下去,就得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梁山伯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描绘了最纯粹的青春爱情,这种情感最需要用对应的青春姿态来呈现。满脸皱纹的演员或许能演出梁山伯的深情,但很难还原那种少年人的懵懂和青涩,而这种青涩恰恰是这个角色最动人的地方之一。

编者最后想说的是,经典剧目需要传承,但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让合适年龄的演员饰演合适的角色,让经典角色保持本该有的模样,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戏曲。郑蒙蒙的梁山伯之所以让人难忘,就是因为她做到了这一点。

来源:小甜聊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