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西上饶去年试点“彩礼限高”,超过当地人均收入3倍直接劝退,媒婆不敢多嘴。
“20万彩礼,一套全款婚房,少一样免谈。
”
这话不是电视剧台词,是上周我表妹相亲时亲耳听到的开场白。
男方妈妈当场黑脸,回家就把介绍人拉黑:卖女儿呢?
三天后,女孩妈妈托人递话:可以贷款,但房产证只能写她儿子名。
剧情熟不熟?
全国都在演,只是票价越来越离谱。
可风向真变了。
江西上饶去年试点“彩礼限高”,超过当地人均收入3倍直接劝退,媒婆不敢多嘴。
结果镇里光棍群炸锅:原来38万起步,现在8万8还能带回来两万嫁妆,感觉像商场打对折。
更魔幻的是,女方家主动提出“零彩礼”,条件改成“婚后一起还房贷,名字写俩人”。
银行顺势推“婚贷”,利率3.85%,比公积金还香,售楼处小姐姐说,来看共有产权房的小情侣多了三成。
别以为只是钱的事。
山东去年判了个案子,男方给了20万,结婚半年女方提离,法院一句“共同生活时间短”,判退16万。
消息一出,我们县城离婚登记处排队的人少了一半——都是先算清账再冷静。
我妈牌桌上的老姐妹现在开口先问:你家彩礼上保险没?
听起来像段子,可这就是活生生的“彩礼冷静期”。
最惨的永远是夹在中间的女儿。
喻静香把女儿许知夏的彩礼全扒给儿子娶媳妇,结果儿子出轨离婚,前儿媳把20万带走,老太太被赶出自家老宅。
夜里跳广场舞都没人给她留位置,音箱一响,大家自动散开两米。
听说她最近总去女儿楼下转悠,提着一篮土鸡蛋,不敢上楼。
许知夏在业主群回了一句:“鸡蛋我收下,妈您回去吧,电梯卡已经换了。
”
群里瞬间安静,没人接话,像集体按下静音键。
所以啊,别光骂丈母娘。
真正敢掀桌子的,是年轻人自己。
北京一份婚恋报告说,76%的90后支持零彩礼,理由简单粗暴:不想把爱情变分期付款。
我身边一程序员哥们,直接跟老丈人摊牌:钱我有,但得拿去创业,您要是看好我,三年后翻倍补。
老丈人愣了半分钟,拍板:成,到时候给我外孙女换个大学区房。
你看,把彩礼换成期权,矛盾秒变合伙人。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潇洒。
村里依旧有父母把女儿当养老保险,只是话术升级:
“咱不是卖闺女,这是要个态度。
”
翻译过来就是——价格可以谈,但不能低于邻居。
于是出现“彩礼贷+婚房首付贷+装修贷”一条龙,婚礼现场LED屏循环播放银行广告,喜庆里透着股子黑色幽默。
说到底,彩礼只是遮羞布,掀开全是算计。
有人算感情,有人算风险,有人算后半辈子谁能说了算。
最靠谱的办法,是把账本摊在太阳底下:
能掏多少、想还多少、万一离了怎么退,一条条写清楚,比山盟海誓管用。
毕竟,法院只能帮你把钱要回来,要不回人心。
下次再听到“少了20万免谈”,不妨回一句:
“行,那咱先签个返还协议,您家律师我出。
”
气氛可能当场结冰,但总比三年后对簿公堂强。
婚姻不是买卖,可要是非得谈价,那就按生意规矩来:
愿赌服输,落子无悔。
你那边彩礼现在什么行情?
是降了,还是换了个更好听的名字?
留言说说,让还没上岸的兄弟姐妹心里有个数。
来源:清爽面条f3dt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