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知否》时,不少人会疑惑:盛长柏向来刚正不阿,不偏私不徇情,却偏偏对庶妹明兰格外偏爱,甚至盼着她是自己亲妹,对亲妹如兰反倒疏淡——其实答案藏在两人与长柏的“相处底色”里,从不是“亲疏”作祟,而是“同频”难得。
看《知否》时,不少人会疑惑:盛长柏向来刚正不阿,不偏私不徇情,却偏偏对庶妹明兰格外偏爱,甚至盼着她是自己亲妹,对亲妹如兰反倒疏淡——其实答案藏在两人与长柏的“相处底色”里,从不是“亲疏”作祟,而是“同频”难得。
1. 面对逆境的“韧性”:明兰的隐忍,戳中长柏的心疼
明兰自幼丧母,在盛家步步为营:被墨兰刁难不告状,怕给祖母添麻烦;受父亲忽视不抱怨,默默藏起锋芒。这些委屈,旁人没在意,长柏却看在眼里——他懂庶女在深宅的难处,更疼明兰“明明脆弱却硬撑”的韧性。
反观如兰,有大娘子护着,从小无忧无虑,性子带着点骄纵任性:听不懂长柏的教导,遇事爱闹脾气,从没想过“深宅生存”的不易。并非如兰不好,只是她的“顺境天真”,让同样沉稳、懂“克制”的长柏,少了一份“共情的心疼”。
2. 处事的“智慧”:明兰的通透,合了长柏的原则
长柏注重“原则”与“格局”,而明兰的处事,恰好踩中了他的“欣赏点”:
- 学堂上,众人争论“立长还是立贤”,唯有明兰提出“做纯臣、不卷入纷争”,既避了祸,又显了忠君格局,连学究都夸赞——这份超越年龄的通透,让长柏觉得“六妹妹不一般”;
- 顾廷烨落难时,盛紘劝长柏避嫌,明兰却熬了鱼粥托他送去,理由是“当年顾廷烨帮过我母亲”——知恩图报、不看风向,这份“正直”,与长柏的“刚正”不谋而合。
而如兰,听不懂明兰的“深谋”,还觉得她“装样子”;长柏让她做事,她嫌麻烦——两人认知不在一个层面,自然难有“知己般的亲近”。
3. 待人的“真心”:明兰的实在,暖了长柏的冷面
长柏不喜欢“虚礼”,偏偏明兰的关心,全是“实在劲儿”:
- 长柏科考,明兰熬夜缝厚绒护膝,怕他冻着;考前叮嘱“多喝水、好好休息”,不像墨兰、如兰说些“体面话”——这份不掺假的细心,让素来不苟言笑的长柏都忍不住笑了;
- 祖母被毒害时,明兰豁出去要查真相,哪怕牵扯家族利益也不退——长柏亦是如此,坚持“严惩凶手”,两人在“孝”与“公道”上的坚守,成了彼此最信任的“同盟”。
如兰并非不关心长柏,只是她的关心多是“口头热闹”,少了明兰那份“落地的真心”。对长柏来说,“实在的疼惜”,远比“表面的亲近”更打动人。
其实长柏的“偏爱”,从不是对如兰的否定,而是明兰的“隐忍、通透、真心”,恰好与他的“心疼、原则、实在”撞在了一起——亲情里,比起“血缘亲疏”,“三观同频”才是更难得的“亲近密码”。
你觉得,要是如兰也懂明兰的难处,长柏会对她更亲近吗?
来源:洒脱麻酱m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