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喜》播到现在,最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何丽华的尖酸刻薄,也不是沈明珠的软弱可欺,而是冯志那张“老好人”面具——戴着温情脉脉的假面,把妻子何丽华、情人李妍、儿媳沈明珠耍得团团转。
《四喜》播到现在,最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何丽华的尖酸刻薄,也不是沈明珠的软弱可欺,而是冯志那张“老好人”面具——戴着温情脉脉的假面,把妻子何丽华、情人李妍、儿媳沈明珠耍得团团转。
直到一只摔碎的假玉镯,这场维持了十几年的骗局才露出骨头:原来所谓的“传家宝”是几百块的仿品,所谓的“家庭和睦”是自欺欺人的泡沫,所谓的“爱情承诺”不过是哄骗女人的诱饵。
冯志的伪装,从一开始就天衣无缝。
在何丽华眼里,他是“事业繁忙但顾家”的好丈夫——儿子冯建奇去世后,他“忧伤过度差点走丢”;
在沈明珠看来,他是“通情达理”的好公公——劝何丽华“不要逼明珠,孩子生不生她自己定”;
就连情人李妍,都以为他是“会负责的真男人”——承诺“等孩子长大就给名分”。
可真相是,这个男人早在六年前就给私生子买好了学区房,把真正的传家宝送给了情人,却让发妻何丽华戴着几百块的仿品手镯,在“豪门太太”的幻梦里自我陶醉。
何丽华不是傻子。
她给沈明珠送临期的燕窝、过期的西洋参,暴露冯家早就外强中干;她深夜跟踪冯志到酒店,却在确认他“谈公事”后默默离开——不是大度,是不敢撕破脸。
这个女人太在乎“冯家女主人”的体面:儿子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丈夫是“白手起家的老板”,自己是“受人尊敬的贵妇”。
为了维持这层体面,她宁愿相信冯志的“偶尔犯错”,也不愿承认自己早已成了婚姻里的孤家寡人。
冯志太懂怎么拿捏她的软肋。知道她好面子,就处处表现“言听计从”——家里大事小事让她做主,甚至在她刁难沈明珠时“劝和”,实则用愧疚感捆住她;知道她看重血脉,就在冯建奇去世后“支持”她留住沈明珠的遗腹子,却对自己6岁的私生子绝口不提。
最讽刺的是,何丽华以为自己掌控着家庭,殊不知冯志早把她当成维持“正统家庭”的工具——只要她不闹,就能帮他稳住“好男人”的人设,方便他在外面继续逍遥。
如果说何丽华是被婚姻绑架的可怜人,那李妍就是被爱情蒙蔽的糊涂蛋。
冯志给她买了中档小区的房子,送了真正的传家宝翡翠镯,甚至承诺“死后遗产都给你和儿子”。
她以为自己是冯志的“真爱”,却没发现这个男人从一开始就在算计:给她的房子是婚内财产,随时可能被收回;所谓的“遗产”,早在他生意失败时就成了空头支票。
冯志对李妍的“好”,不过是为了让她安心带孩子,别来破坏他的家庭。他从不带她见朋友,从不提离婚,甚至在沈明珠撞见他俩时,连招呼都不敢打。
李妍守着“正牌情人”的身份等了十年,最后等来的不是名分,而是冯志猝死在酒桌上的消息,和一张冻结了所有资产的法院传票。
她拿着冯志的“遗嘱”去争产,才发现这个男人早就把家底败光了——所谓的“传家宝”,是他偷来的家族象征;所谓的“爱”,不过是用谎言堆砌的空中楼阁。
何丽华送给沈明珠的那只“冰种飘绿翡翠镯”,从一开始就是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红缎面盒子装着,太奶奶传下来的故事讲着,何丽华按住沈明珠的手“不许摘”,冯志在旁边敲边鼓“一家人别见外”。
沈明珠被这份“厚重的认可”打动,当场改口叫“爸妈”,却不知道自己戴上的不是传家宝,而是冯志花几百块买的高仿品——连玉雕大师潘先生都忍不住吐槽:“修它干嘛?一万块修个几百块的玩意儿,亏不亏?”
这只假玉镯,简直是冯家的“照妖镜”:
·对何丽华:她以为用传家宝能“套牢”沈明珠,却不知自己早被丈夫摆了一道——真正的传家宝早就戴在了李妍手上,她送给沈明珠的,不过是丈夫用来安抚她的“道具”。
·对沈明珠:她拒绝朋友鉴定玉镯的建议,觉得“怀疑婆婆是不尊重”;摔碎后鼓起勇气坦白,何丽华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冯志却“大度”地说“东西哪有人金贵”。她当时还愧疚得无地自容,后来才知道,冯志的“宽宏”不过是因为这镯子根本不值钱——他演了场“好公公”的戏,她却当了真。
·对冯志:他看着何丽华送假镯时的“真情实感”,看着沈明珠摔碎后的“惶恐不安”,全程冷静得像个旁观者。因为只有他知道:这只镯子碎了更好,省得以后露馅。他大概从没料到,自己猝死得那么突然,连销毁证据的时间都没有——最后还是李妍戴着真镯子找上门,才让这场用几百块演了十年的戏彻底穿帮。
沈明珠摔碎玉镯那天,大概没想到这个意外会撕开冯家的遮羞布。何丽华的应激反应暴露了她的“无知”——她是真以为这镯子值几十万,所以才心疼得跳脚;冯志的淡定暴露了他的“心虚”——他连演都懒得演,直接用“人比物重要”搪塞过去。
而沈明珠,在玉雕大师戳破真相的那一刻,终于明白:冯家给她的“亲情”,和这只假镯子一样,看着光鲜,实则廉价。
更讽刺的是,何丽华到最后都没完全清醒。冯志的追悼会上,李妍带着私生子出现,手腕上明晃晃戴着真玉镯,何丽华才崩溃大喊“滚”——她气的不是丈夫出轨,而是自己守了一辈子的“体面”,原来早就成了别人的笑话。
她以为自己是掌控者,结果却是被丈夫、被情人、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的失败者。
冯志的猝死,像一把重锤砸在两个女人的世界里。何丽华被李妍和律师气得中风偏瘫,从“说一不二的冯家女主人”变成“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瘫痪老人”;李妍赢了遗产官司,却只分到一套老破小和几万块存款,连给儿子报补习班都得精打细算,最后被迫去当保险销售,每天被客户骂“骗子”。
这场由冯志挑起的“战争”,到最后没有赢家——只有两个被欺骗、被利用的女人,在他死后收拾残局。
何丽华的前半生都在“争面子”:嫌弃沈明珠家世,婚宴要分开办;送补品得挑包装贵的,哪怕临期了也没关系;丈夫出轨,只要不闹到家里,她就当不知道。
可最后呢?儿子没了,丈夫骗了,家产空了,自己瘫在床上,连翻身都需要沈明珠帮忙。最让她屈辱的是,曾经被她看不起的“小门小户”儿媳,成了唯一给她擦身、喂饭的人。
她躺在病床上流眼泪的时候,会不会想起自己送沈明珠假玉镯的那天?那时她以为自己握着筹码,能让沈明珠为冯家生孩子;现在才知道,自己才是那个被攥在冯志手里的筹码——用她的隐忍、她的体面、她的亲情,去维持他“好男人”的假象。直到最后,她连骂人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妍戴着真玉镯,从她手里抢走那点可怜的遗产。
李妍大概后悔过。如果当初没信冯志的“爱情承诺”,没为他放弃工作,没把青春耗在一个不会离婚的男人身上,她会不会过得好一点?可世上没有如果。她赢了官司,却输了人生:房子是冯志婚内买的,随时可能被何丽华起诉追回;存款只有几万块,连维持基本生活都难;孩子没人带,只能锁在家里,哭到嗓子哑也没人应。
她去卖保险那天,穿着廉价的职业装,被客户指着鼻子骂“骗子”——多讽刺,她骗了自己十年,最后成了别人眼里的“骗子”。冯志给她的那只真玉镯,她早就想卖了换钱,可鉴定师说“这镯子是老物件,但有裂痕,不值钱”——原来连这份“唯一的念想”,都是冯志从家里偷来的、有瑕疵的东西。她以为自己抓住了“豪门捷径”,最后却发现,捷径的尽头是悬崖。
《四喜》这场闹剧,撕开了多少现实的遮羞布?何丽华以为“忍”能保住家庭,结果成了丈夫骗局的帮凶;李妍以为“等”能等来名分,结果成了他遗产的垫脚石;沈明珠以为“善”能换来真心,结果差点被冯家的烂摊子拖垮。
冯志的死,不是结束,而是给所有女人提了个醒:别信男人嘴里的“我养你”“我负责”,要信自己手里的本事、银行卡里的余额、说走就走的勇气。何丽华要是早点撕破脸离婚,不至于落得瘫痪的下场;李妍要是早点出去工作,不至于十年后连养活自己都难;沈明珠要是早点拒绝冯家的“利诱”,也不会被拖进这场遗产官司。
最后说句扎心的:《四喜》里那只摔碎的假玉镯,其实是个“幸运符”——它碎得早,才没让沈明珠在冯家的骗局里陷得更深。现实里,多少女人还戴着“爱情”“家庭”“体面”的假镯子,在自欺欺人的梦里,熬成了第二个何丽华?
来源:龙吟RF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