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戏讲的是,甄嬛回宫之后,顺利生下双胞胎,被封熹贵妃,协理六宫,眼看着地位越来越稳,她的死对头皇后终于坐不住了。
《甄嬛传》的“滴血认亲”这场戏非常经典,经典到不少短视频博主都模仿过。
这场戏讲的是,甄嬛回宫之后,顺利生下双胞胎,被封熹贵妃,协理六宫,眼看着地位越来越稳,她的死对头皇后终于坐不住了。
就像敬妃说的,“不入虎山焉得虎子”,为了拉甄嬛下马,皇后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也只好放开手脚赌一把。
别看皇后平时对祺嫔好像不错,但对于剧里的智商担当皇后来说,祺嫔太愚蠢,不堪大用,关键时刻,她只能被推出来当一个马前卒。
为了一招致命击倒甄嬛,皇后让剪秋从甄嬛的宫女斐雯那里撕开一条口子,把刚被禁足的祺嫔救出来当炮灰,让她出面告发甄嬛和温太医私通,还找来在甘露寺和甄嬛有过节的静白作证。
之后才有了温太医和六阿哥滴血验亲,为了坐实甄嬛私通,皇后让绘春在水里加了白矾,故意做出血相溶者即为亲的假象。
这一段表面上看好像是皇后掌握了证据想要扳倒甄嬛,但其实真相是皇后和甄嬛玩心理战,幸好甄嬛足够冷静,才稳住整个局势,险中求胜。
这场戏之前看只觉得节奏紧张刺激,环环相扣,但因为知道皇后党的推测其实错了方向,所以并没有真的为甄嬛感到后怕。
但前一段重刷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场戏里安陵容的表现才是重头戏。
别人说的再多也是捕风捉影,方向完全走偏,对甄嬛丝毫构不成威胁,但安陵容的话却是细思极恐,绵里藏针,让人后背发凉。
可以说,她只差一点就凭一己之力扭住拿了整个局势。
滴血认亲接近尾声,此时皇帝已经发觉了皇后让人在水里加了白矾,并让六阿哥和温实初再次滴血认亲,没有相容。
虽然从证据来看,甄嬛是冤枉的,但为了扳倒甄嬛,祺嫔已经赌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虽然眼看着胜算全无,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攀咬温实初和甄嬛有染。
于是,她阴阳怪气地问温实初:
“温大人,听说你至今未娶呀!”
温实初只是冷冷回答:这与小主无关!
显然,祺嫔对温实初的恐吓是无效的。
因为滴血认亲的结果早就说明了六阿哥和温实初没有亲子关系,此时继续攀咬温实初和甄嬛,除了让皇帝徒增厌烦,继续沉浸在丢面子的耻辱里,起不了其他任何作用。
皇后党败局已定,对于作为主力的安陵容来说,似乎闭嘴才是最佳选择。可她偏偏没有,此时她才开始发力,奉献了本场最精彩的表演。
她在温实初耳边轻描淡写地说了三句话。
话音一落,温实初脸色骤变。回去之后他就自宫了,之后沈眉庄从宝鹊那里得知甄嬛出事、温实初自宫的消息,就惊了胎气,产下孩子不久就雪崩而死。
之前我看这一段的时候,以为安陵容不过是顺着棋嫔的指控继续添一把火。而温实初自宫是为了证明和甄嬛之间是清白的,打消皇帝的疑心。
而之后安陵容让宝鹊把这个消息告诉眉庄,也只不过是借力打力,想让她为甄嬛和温实初担惊受怕,以至于动了沈眉庄的胎气,最后死于非命。
但重看这一段我才发现,之前想的太简单了。安陵容说的三句话,实则是一石三鸟的心理操控,在这场博弈当中,她精准预判并推动了甄嬛党每一个人的选择和结局。
你要知道。
你这个人,你的情意。
本身就会害死别人。
非常简短的三句话,表面上是说给温实初听的。实则句句暗藏玄机,说给在场该听的人听:
第一层意思,是说给皇帝与众人听。
她不点明温实初钟情何人,却坐实他“有情”。皇帝可以继续怀疑甄嬛,而温实初却清楚,她指的是眉庄。
第二层意思,是对温实初的致命警告。
你和甄嬛没事,皇帝的疑心都差点害死她,皇帝要是知道你和眉庄的事情,你们的结局会如何呢?若不想牵连旁人,你知道该怎么做。
第三层意思,是对甄嬛的震慑。
安陵容是在告诉甄嬛:我已经知道温实初和眉庄的事情了,要不要保他们,你自己看着办。反正我是肯定不会手软!
安陵容这三句话太厉害了,表面上只是在警告温实初,但实际上她精准拿捏住了甄嬛党每个人的七寸,并推动他们按照自己的预判作出选择。
果然,温实初听懂了安陵容的话,回去就自宫了,他想牺牲自己,保全眉庄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然而这只是安陵容布局的第一步,她真正的目标是沈眉庄的性命。以她平时的心细如发,她早就察觉到眉庄对温实初的用情至深,所以才故意让宝鹊把温实初自宫的消息透给眉庄,目的正是想要害她的性命。
最后沈眉庄难产而亡,安陵容遂了心愿,就在甄嬛伤心欲绝的时候,安陵容独自饮酒,对宝娟吐露真心:
惠妃死不死不打紧。
只要看着甄嬛伤心,我这口气就顺畅了!
回顾滴血认亲这场戏,才能明白安陵容真正的厉害之处。同样是震慑对方,想要实现精准打击,祺嫔说的话毫无效果。
而安陵容不仅用三句话轻轻松松扭转局势,让皇后一党在全面溃败的情况下扳回两局。更厉害的是,她能够大致预判事态的发展,以言语操控人心,推动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预期作出选择。
可以预见,如果眉庄不死,她和温实初的私情一定会被皇帝察觉,到时候甄嬛一党的结局会更加悲惨。
因此对甄嬛而言,虽然温实初自宫甚是遗憾,眉庄之死痛彻心扉,却已是那个死局当中,最好的结局。
来源:荧屏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