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剧”给力!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6 05:30 1

摘要: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工作人员刘玥感慨地说:“临汾,是天然的短剧创作沃土,也是天然的取景地。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从后期特效到平台分发,一条产业链在临汾已实现聚合成型。”

以方寸光影 铸产业新篇 借微屏之力 绘发展长卷

当镜头聚焦平阳大地

临汾

正以“微短剧”演绎山河传奇

一年突破200部

不是数字的堆砌

而是文化与经济的双轨并驰

微短剧里

藏着经济的新引擎

小屏幕中

育出产业的新动能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工作人员刘玥感慨地说:“临汾,是天然的短剧创作沃土,也是天然的取景地。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从后期特效到平台分发,一条产业链在临汾已实现聚合成型。”

每一部微短剧

都是一个微型经济体

拉动就业、激活消费、集聚资本

让“轻体量”成就“重产值”

群演许三青是一名宝妈,如今转型为微短剧群演。“以前就是在家看孩子,也没工作,后来接触到微短剧,不仅好玩还增加了收入,日子有滋有味。”

从事后期制作的技术人员李强表示:“我之前觉得做这行只能扎在一线城市,没想到,现在临汾的后期单子接到手软。”

德斯凯商务酒店总经理刘哲坦言微短剧产业给自己带来了最直接的变化:“以前愁得房子空置,现在忙着排房。剧组一来就住半个月,稳定‘大单’找上门。”

已入住微短剧基地的伊凡美学校长刘欣也加大了投资:“我们的业务已从单一性的个人妆造,转型为以微短剧为主,还加大投资,完成了服饰、设备的全面升级,并增加了演员培训,既牢牢抓住了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机遇,又稳稳接住了产业红利。”

赋能千行百业

短剧是“放大器”更是“连接器”

它让非遗产业破圈

霍州年馍、浮山烧麦等美食

在剧情中绽放新光

它为乡村振兴添翼

一座古村落、一筐红苹果

因一个故事而走向远方

短剧不止于娱乐

它是文旅的“软名片”

更是农特产品的“新货架”

百业皆可入剧

万物皆能成景

临汾的愿景

是让每一条街巷都有剧本的温度

临汾首部贺岁短剧导演舒昊有感而发:“临汾营商环境优渥,政府也很给力,城市风景优美,我们在这里创作拍摄很顺心。”

临汾四月文化传媒总经理曹禄洋牵手临汾后,在平阳大地已拍摄微短剧100多部,他表示:“我们会继续深耕短剧内容,创作出更多精品剧作,为临汾微短剧产业强劲赋能。”

短剧出品人、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王丹婷也期待有更多临汾在地文化出现在短剧中,让微短剧切实成为宣传临汾的新窗口。

临汾不止拍短剧

更在筑生态

政策扶持引凤来

实训基地育人才

拍摄基地对标国内前沿

用好腾讯视频、央视频资源

两块金字招牌

这是一座城与一个产业的共谋

用“集剧之力”

把临汾打造成

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视听产业新高地

临汾昭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臻表示:“我们深耕临汾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将其转化为有温度、有看点的精品内容,让微短剧成为临汾连接世界的桥梁。这不仅是讲好临汾故事,更是以‘剧’为媒,赋能文旅、带动招商、激活实体经济,吸引更多人与临汾同频共振,共谱发展新篇。”

镜头之内

是故事的张力

镜头之外

是产业的裂变

当微短剧成为城市发展的方法论

临汾正用实践证明

小屏幕也能转动大经济

短叙事亦可写出长未来

来源:服务临汾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