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礼仪,官员上朝并不喊万岁,而是喊这个,别再被电视剧骗了

西瓜影视 电视剧资讯 2025-11-16 05:02 1

摘要:“皇上万岁”这四个字,在清宫里其实根本听不到。早朝一开,太和殿前乌泱泱跪倒一片,领班太监扯着嗓子喊的却是:“山呼——”底下群臣齐刷刷接一句:“一百二十岁!”声音撞在金砖上,像一记闷棍,把刚进宫的外地官员吓得直哆嗦:怎么才一百二?说好的千秋万岁呢?

“皇上万岁”这四个字,在清宫里其实根本听不到。早朝一开,太和殿前乌泱泱跪倒一片,领班太监扯着嗓子喊的却是:“山呼——”底下群臣齐刷刷接一句:“一百二十岁!”声音撞在金砖上,像一记闷棍,把刚进宫的外地官员吓得直哆嗦:怎么才一百二?说好的千秋万岁呢?

档案不会说谎。顺治元年刚进北京,多尔衮就拍板把明朝的“万岁”给废了,理由是“人生寿有极,何敢妄称无穷”。满人信萨满,120岁被看作“完满的一圈”,从呱呱坠地到牙齿掉光,正好对应天象里的“花甲再周”。故宫库房那本《满洲祭神祭天典礼》里夹着一张黄纸条,上头用汉字夹着满文写着“teni emu tanggū orin”,翻译过来就是“才一百二十岁”,语气里透着知足,像老财主数完银子后说一句“够了”。

三跪九叩也大有门道。第一次磕头,喊皇帝120岁;第二次,喊大清江山120年;第三次,喊百姓太平120秋。一口一个120,把江山、君主、小民全装进这个有限却踏实的数字里。乾隆最吃这套,每次听完都眯眼撸胡子,好像真多活了一轮。可他也调皮,私下跟史官嘀咕:“万岁写进实录,后人笑朕不识字。”于是《乾隆朝上谕档》里出现奇景:同一页纸,正文写“圣寿”,旁边小注“译言一百二十岁”,像给皇帝留的暗号。

时间一长,规矩也悄悄松了。道光二十年后,洋人的炮声越来越近,早朝常常缩水成“一跪三叩”,120岁的口号被风吹得七零八落。1908年冬天,光绪最后一次露面前,太监们连“山呼”都喊不齐,嗓子缝里挤出来的“一百……”后面那个“岁”被咳嗽吃掉了。旁边小官低头偷笑,笑完又觉得凄凉:原来连有限的祝福,也保不住。

今天横店影视城的导演们依旧让大臣们喊“万岁”,分贝越高,片酬越高。可真正的清宫早晨,只有120岁的回声。它提醒着:人也好,王朝也罢,都有天花板,敢认命,反而活得踏实。

来源:灵巧苹果bzrz2S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