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古装剧妆造愈发繁复,却常陷“千人一面”困境,反观旧日作品,即便同是挽髻插簪、素衣布裙,观众也能一眼辨出角色模样——这便是旧时光古装剧的独到匠心,同款妆造下藏着的是鲜活各异的角色风骨。
如今古装剧妆造愈发繁复,却常陷“千人一面”困境,反观旧日作品,即便同是挽髻插簪、素衣布裙,观众也能一眼辨出角色模样——这便是旧时光古装剧的独到匠心,同款妆造下藏着的是鲜活各异的角色风骨。
旧时妆造重“适配”而非“堆砌”。同是高颅发髻,薛宝钗的珠钗衬得她温婉贵气,林黛玉的素银簪子透着清冷孤傲;一样是齐眉刘海,祝英台的灵动藏在眉眼弯弯,聂小倩的幽怨凝在眼波流转。眉形的细微弧度、唇色的深浅差异,都精准贴合人物性格,妆发是服务角色的画布,而非抢夺视线的主角,哪怕造型框架相似,细节也能勾勒出独特气质。
更难得的是演员神态赋予造型生命力。没有厚重滤镜掩盖神采,演员的眼神、姿态成了“加分项”。同是侠女造型,赵灵儿的天真烂漫藏在灵动眼眸,李莫愁的狠厉决绝露在凌厉眉峰;即便同穿素色襦裙,沈璧君的端庄典雅与白飞飞的楚楚可怜,也能通过一颦一笑清晰区分。演员用自身特质激活妆造,让同款造型也能绽放别样光彩。
回望旧时光古装剧,才懂真正的美从不是千篇一律的精致,而是妆造与角色、演员的完美融合——即便造型相似,也能让每个角色鲜活立体,成为观众心中独一份的记忆,这便是旧日古装剧的动人韵味。
来源:水上悠然荡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