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演吴亚春把这段戏称为“茂名版的海誓山盟”——脚下是浪,对面是渔火,身后疍家墟的灯笼刚点亮,镜头一扫,国家级非遗“冼夫人信俗”的巡游队伍恰好穿过有福城。
《逆风翻盘》剧组在南海岛拍到的第60%镜头里,有一幕是女主站在晏镜岭悬崖边,对着手机直播喊“我不认输”。
导演吴亚春把这段戏称为“茂名版的海誓山盟”——脚下是浪,对面是渔火,身后疍家墟的灯笼刚点亮,镜头一扫,国家级非遗“冼夫人信俗”的巡游队伍恰好穿过有福城。
观众看的是爽点,文旅局看的是流量,村民看的是摊位,一举三得。
这部30集的微短剧,2024年Q1上线,单集3分钟,却提前把茂名南海岛拉进了“影视打卡”热搜候选。
它不像传统剧组那样“拍完就走”,而是把整条产业链钉在岛上:疍家墟影视服务中心试运营第一天,40个服装架、200套民国西装、30箱海鲜道具一小时内被借空;晏镜岭悬崖观景平台还没验收,就已经被预约到春节后的“商战对决”取景档期;就连本地网红“渔歌阿妹”客串的两句咸水歌,也被剪成15秒预告,在抖音拿了120万赞。
茂名文旅局顺势推出“跟着短剧游茂名”线路,卖的不是门票,是“同款逆袭套餐”:住剧中民宿、吃男主创业的“翻盘海鲜粥”、抽“逆袭盲盒”,里面可能是冼夫人信俗小手办,也可能是女主同款耳环。
一句话,把3分钟的爽剧拆成48小时的沉浸式花钱场景。
更实在的是账面上的数字。1000万元微短剧创作扶持基金刚挂牌,广州伽壹影视就和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签下“人才实训基地”,首批200名村民群演已经拿到日薪200元的稳定活儿;周边新注册8家影视配套公司,招聘量环比涨170%,连卖糖水的大姐都学会在摊位上摆二维码:“扫码看拍摄花絮,第二碗半价。
”
这套打法被业内总结为“影视+文旅+电商”的粤西范式:先用短剧低成本造IP,再把IP拆成可消费的场景,最后用消费数据反哺下一部剧。
比起单纯砸钱做城市形象片,3分钟爽剧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观众的情绪,再把流量缝进当地人的口袋。
观众看得爽,村民赚得到,平台有内容,城市有故事,四方共赢。
当然,热闹背后也有冷思考。
短剧生命周期短,情绪一过,打卡的人还会来第二次吗?
非遗元素如果只是背景板,会不会沦为“影楼风”?1000万基金花完后,茂名能否长出本土编剧、导演、制片闭环?
这些问题没解决,风口上的“翻盘”也可能变成“翻车”。
但至少此刻,南海岛的浪还在拍,剧组还在拍,女主的台词已经提前成了金句——“风可以吹倒椰子树,吹不倒会借势的人。
”把这句话送给茂名,也送给所有想靠微短剧逆袭的城市:风来了,先站上悬崖,再谈仰望星空。
来源:剧集探秘者